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6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3篇
临床医学   400篇
内科学   1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487篇
预防医学   391篇
眼科学   5976篇
药学   504篇
  10篇
中国医学   22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578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林  姚达强  郭露萍 《眼科学报》2003,19(2):98-10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61只眼)糖尿病患者(设为A组)和同期163例(174只眼)血糖正常患者(设为B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糖尿病患者手术前通过饮食疗法、口服药物或肌注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降到 10mmol/L以下。术后随访 1~28个月(平均 8.6个月),复查视力、裂隙灯及眼底检查。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A组为77.1%;B组为80.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现后囊破裂及术后发生角膜水肿和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前只要有效控制血糖,其手术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同。但术后血糖的控制仍然十分重要。眼科学报2003;19:98-100。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地形图和屈光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患者角膜地形图和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 对2 0 0 0年~ 2 0 0 1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 136例 (15 1只眼 )患者术前、术后随访一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 1、3、6、12月术眼的球镜、散光、角膜地形图曲率和散光 sim k值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 ;术后 1~ 12月视力和屈光状态稳定 (方差分析 P >0 .0 5 )。术后 6月平均视力为 0 .5 9± 0 .2 3,矫正视力为 0 .82± 0 .19,术后 6月 ,球镜为 (-0 .2 4± 0 .88) D,散光为 (- 0 .5 6± 1.0 1) D,在± 1.0 D之内球镜和散光眼分别为 84.0 %和 6 4.0 % ,≥ 0 .5和≥ 0 .8的视力分别为 70 .0 %和 2 8.0 % ,≥ 0 .5和≥ 0 .8的矫正视力分别为 94.0 %和 72 .0 %。≥ 0 .5和≥ 0 .8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的平均百分率分别由 6 1.96 %和 2 3.49%提高到配镜矫正后的 92 .35 %和 6 3.0 9%。结论 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形态和屈光状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视力。由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无调节功能和测量误差 ,目前部分患者需要配戴较低度数的眼镜矫正远或近视力 ,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方法。方法 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15例 (15只眼 ) ,经巩膜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 ,然后垂直剪开切口一侧 ,使之呈三角形巩膜瓣 ,在同一切口进行小梁切除及周边虹膜切除。结果 手术后随访 3~ 6月 ,矫正视力≥ 0 .5者 9例 ,6例视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平均眼压 (14.2 1± 2 .74) mm Hg,14例为 、 型功能滤泡。结论 在同一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术对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21例(21只眼),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只眼,眼球穿通伤后20只眼。均作睫状体平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混浊者一并切除,若有球内异物一并取出,伴视网膜脱离者,重水或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后行眼内炎光凝、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以及巩膜环扎,术中灌注液内不加入庆大霉素,术毕不作玻璃体腔注药,术后联合抗生索和激素静脉用药。结果 炎症控制20只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0只眼,有效率为80.9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对严重细菌性眼内炎而言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贫困地区超声乳化联合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联合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336例(336只眼)Ⅳ级以上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切口晶状体摘除联合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天、3天视力在0.5以上分别为240只眼(71.4%)、265只眼(78.8%)。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小切口晶状体摘除治疗Ⅳ级以上核白内障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散光小,并且视力恢复快,费用低。手术技巧的提高可避免或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建  刘谊 《眼视光学杂志》2003,5(3):187-189
紫外线,特别是紫外线B,是老年性白内障的环境致病因素,晶状体上皮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是白内障发生的早期表现。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紫外线损伤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以及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损伤效用和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白内障是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占5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它的发生与年龄有关,所以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人白内障根据晶状体混浊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三类。  相似文献   
18.
陈东方  刘静 《医药世界》2007,(11):48-49
都市人大病象:视力减退及原因 眼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由于眼球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四部分的透明问质把外来光线曲折成像在视网膜上之故。 医学上将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的能力称为视力。造成视力减退的原因有多种,他们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检查是评估早期白内障患视功能的有效方法。白内障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的对比敏感度值在有或无眩光下均较术前显提高,且接近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中,植入多焦人工晶状体患的对比敏感度值较植入单焦人工晶状体低。本就白内障检查中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测试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e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现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常用的打开晶状体前囊膜的方法,其优点很多,但同时也可引发新的手术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收缩综合征(capsule contraction syndrome,C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