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94篇
  免费   3222篇
  国内免费   1305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382篇
基础医学   1154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7288篇
内科学   3681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118篇
特种医学   11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0篇
外科学   5358篇
综合类   16635篇
预防医学   3447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8398篇
  154篇
中国医学   3646篇
肿瘤学   7576篇
  2024年   492篇
  2023年   1935篇
  2022年   1577篇
  2021年   2094篇
  2020年   1955篇
  2019年   2085篇
  2018年   1015篇
  2017年   1802篇
  2016年   1810篇
  2015年   1900篇
  2014年   3319篇
  2013年   3077篇
  2012年   3777篇
  2011年   3744篇
  2010年   3259篇
  2009年   3167篇
  2008年   3369篇
  2007年   2939篇
  2006年   2393篇
  2005年   2458篇
  2004年   2088篇
  2003年   2096篇
  2002年   1679篇
  2001年   1316篇
  2000年   1050篇
  1999年   749篇
  1998年   597篇
  1997年   423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304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B7-H2与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变化在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99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中心的老年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B7-H2与IL-22水平的变化,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B7-H2与IL-22水平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利用生存曲线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情况。结果:99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不同TNM分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血清B7-H2和IL-22的高水平与低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B7-H2的表达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IL-22的表达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生存曲线显示,血清中B7-H2的表达与直肠癌的预后呈正相关,IL-22的表达与直肠癌的预后呈负相关(r=0. 174、-0. 296,P <0. 05)。结论:B7-H2和IL-22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直肠癌筛查检测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 年9 月—2018 年12月于我院接受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31 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组(观察组16 例)与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新生儿体质状况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减少、甚至避免孕妇因合并急性阑尾炎而造成的打击和创伤。  相似文献   
53.
54.
55.
摘 要目的:探讨埃克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2 月在洛阳市 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 80 例 采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 80 例采用埃克替尼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 况、毒副反应发生率、疼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 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 评分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埃 克替尼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情况得以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38例患者分为Ⅰ、Ⅱ、Ⅲ组,每组46例。患者术中均予以全身麻醉,术后予以静脉镇痛泵镇痛,Ⅰ、Ⅱ、Ⅲ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分别为1. 0μg·kg~(-1)舒芬太尼+1. 5μg·kg~(-1)右美托咪定+0. 3 mg·kg~(-1)地佐辛、1. 5μg·kg~(-1)舒芬太尼+1. 5μg·kg~(-1)右美托咪定+0. 3 mg·kg~(-1)地佐辛、2. 0μg·kg~(-1)舒芬太尼+1. 5μg·kg~(-1)右美托咪定+0. 3 mg·kg~(-1)地佐辛。比较3组患者术后1 h(T0)、3 h(T1)、6 h(T2)、12 h(T3)、24 h(T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BCS);并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氧化损伤、应激反应、血小板活化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T1、T2、T3、T4时Ⅱ、Ⅲ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Ⅰ组(P <0. 05),BCS评分高于Ⅰ组(P <0. 05)。T0、T1、T2、T3、T4时Ⅱ、Ⅲ组患者VAS评分及B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0、T1、T2、T3、T4时3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3组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LPO)、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栓素A2(TXA2)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术后血清GSH-Px水平显著低于术前,LPO、E、NE、Cor、TXA2、GMP140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 <0. 05);术后Ⅱ、Ⅲ组患者血清GSH-Px水平显著高于Ⅰ组,LPO、E、NE、Cor、TXA2、GMP140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 <0. 05);术后Ⅱ、Ⅲ组患者血清GSH-Px、LPO、E、NE、Cor、TXA2、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Ⅰ、Ⅱ、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 7%(4/46)、13. 0%(6/46)、28. 3%(13/46),Ⅰ、Ⅱ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Ⅲ组(χ~2=6. 915、4. 092,P <0. 05),Ⅰ、Ⅱ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453,P> 0. 05)。结论 1. 5μg·kg~(-1)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后机体的氧化损伤,降低应激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宝鸡高新人民医院收治的141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腹腔镜组,采用结直肠癌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NOSE)的47例患者纳入NOSE组。比较3组患者的应激状态和免疫功能差异。结果术前,3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组患者的SOD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且NOSE组SOD水平高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MDA水平低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3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NOSE组优于腹腔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应激状态和免疫功能存在明显差异,结直肠癌NOSE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状态和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9.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为世界第三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者认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和(或)IL-37与CRC的发展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探究IL-35和IL-37在CR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分析IL-35和IL-37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91例CRC患者手术病理蜡块的肿瘤组织,与其匹配的非癌组织是来源于同一患者的肠癌手术切缘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法将CRC患者的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染色,并运用Image-Pro Plus将IHC染色阳性部分定量分析,结合随访结果,探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IL-35和IL-37的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CRC组织中IL-35的表达量减少了50%(P<0.000 1)。CRC组织中IL-37的表达量与非癌组织相比增加了40%(P=0.01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中IL-35(HR=0.39;95% CI:0.16~0.97;P=0.04)的表达水平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IL-35和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CRC的发展有关,IL-35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R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87例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原学特点;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87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47例占54.02%,其次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术后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为65.56%(59/90),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为25.56%(23/90)。感染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刺激炎症因子释放,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