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研究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造血保护作用。方法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组,各组小鼠分别接受致死(7.0Gy)及亚致死(6.5Gy)剂量Csγ射线照射,磁场组磁场处理30d,每天2次,每次1h,旋转磁场强度为0.6T。观察小鼠30d的存活率和存活期;检测放射后第7,10,14,21,28天的外周血细胞数;测定第12,16天骨髓单核细胞数(BMNC)及CFU-GM数;观察股骨骨髓病理切片、计数血管数并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磁场组30d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0%和70%,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8±0.8)d和(27±0.7)d(P<0.01);磁场组的外周血细胞数、BMNC数、CFU-GM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骨髓病理检查显示,磁场可促进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的修复,对照组和磁场组骨髓内的血管数分别为(2.2±0.23)根和(6.4±0.53)根(P<0.01),磁场组的骨髓BMPs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促进放射损伤后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32.
旋转磁场及静磁场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利用旋转磁场和静磁场对人肝癌细胞进行作用,探讨磁场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细胞株HepG2接种于96孔培养板,在37℃、5%CO2恒温培养箱培养24小时后放置于0.2T的旋转磁场(0-10Hz频率可调)和0.2T的静磁场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短时的旋转磁场作用和长时的静磁作用对HepG2细胞株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稳恒磁场旋转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放弃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32例,依据其采用磁场旋转治疗参数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5个组,其中采用A组参数治疗者4例,B组参数治疗者15例,C组参数治疗者3例,D组参数治疗者3例,E组参数治疗者7例,治疗范围包括原发病灶和亚临床病灶,以及拟被怀疑为有转移的器官组织或区域淋巴结;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2h,治疗总天数为30~50d,平均约为42d。结果采用稳恒磁场旋转治疗方法后,全部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显著缓解,其性别、年龄、病种、治疗参数以及既往是否采用过其它抗肿瘤治疗措施等,似乎并不影响旋转磁场治疗此类肿瘤的效果,但其治疗次数的多少和每次治疗时间的长短,却与稳恒磁场旋转治疗方法的疗效明显相关。结论旋转磁场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且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临床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从各个角度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的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保护作用及造血作用恢复效果的差异,探寻最佳磁场作用频率。方法:分别用4Hz,10Hz及16Hz的旋转磁场作用于137Cs放射损伤小鼠,检测不同磁场频率作用下小鼠的存活期、存活率、血常规指标;以10Hz旋转磁场作用于137Cs放射损伤小鼠,检测磁场组与对照组体重、骨髓有核细胞数及脾结节数。结果:10Hz旋转磁场对放疗损伤小鼠存活期、存活率及血常规指标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其中小鼠存活期由对照组的18.40±5.56天,升高到26.80±5.35天,存活率由对照组的10%增高至70%(P<0.01)。其次为16Hz磁场。10Hz旋转磁场作用能够提升放射损伤小鼠存活率、存活期、外周血血象、体重、骨髓有核细胞及脾结节数,小鼠的血象及各项指标恢复明显加快,在14、21天左右作用最为明显。结论:10Hz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是三种频率中最佳磁场作用频率;10Hz旋转磁场具有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造血作用的恢复。  相似文献   
35.
本实验使大鼠接受旋转磁场作用,然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以,旋转磁场对于降低血液粘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ZCX-Ⅱ型低频磁场旋转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放弃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2例,依据患者采用低频磁场旋转治疗参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D、E 5个治疗组,其中A组患者4例,B组患者15例,C组患者3例,D组患者3例,E组患者7例,治疗范围包括原发病灶及转移器官和淋巴结。结果采用低频磁场旋转治疗后,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性别、年龄、病种、治疗参数以及既往是否采用过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等,不影响低频旋转磁场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治疗次数和每次治疗时间与疗效明显相关。结论经临床初步观察,低频旋转磁场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本组例数较少,故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后再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旋转恒磁场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角速度对大鼠甩尾痛阈及机械缩足痛闲(MWT)的影响.方法 实验一:将48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根据测试时间点的不同分别定为处理前组(对照组),处理后10、20、30、60min组和处理60min停后10、20、30min组,每组6只.以恒定转速(7300 r/min)旋转磁场处理大鼠腰椎,于相应时间点分别测定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TFL)及MW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二:将40只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6300 r/min、6800 r/min、7300 r/min、7800 r/min不同角速度的旋转磁场处理大鼠30 min后的TFL及MW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一: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经旋转磁场处理后10、20、30、60min后TFL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转动后TFL开始缩短.停后10、20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MWT则于处理后30、60 min及停后10 min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后30min恢复至处理前水平.实验二:TFL随着转速的提高而延长,6300 r/min组、6800 r/min组与7300r/min组、7800 r/m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800 r/min组与6300 r/min组MWT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转磁场处理一定时间后可提升大鼠痛阈,停止处理后阈值的升高有短暂的后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痛阈随转速的升高而升高.旋磁镇痛可能成为无创镇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8.
旋转磁场对断肢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转磁场对断肢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陈金荣*亢国英*王宝娃*李翠香*董晓青*近年来,随着磁疗在临床和家庭的广泛使用,有关磁疗对生物机体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发现磁场能影响机体的多种生理机能[1]。但磁场对骨折或创伤时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报道较少。本文重点探...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了更方便、准确地研究旋转磁场的生物效应,研制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高精度数控旋转磁场仪.方法:采用高性能单片机实现精确地控制进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旋转磁场的频率,并利用其内带的10位A/D转换实现对磁场强度的测量,同时利用LCD显示旋转的频率、磁场强度、定时时间等信息.另外,各按钮均采用触摸式按钮,使得其操作简单、方便.结果:该数控旋转磁场仪工作稳定可靠、磁场频率精度高、操作简便,在"旋磁场对大鼠前列腺的影响"研究中使用,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结论:该仪器可广泛用于研究旋转磁场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旋转磁场对小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方法:将健康昆明种老龄雌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用转速为2 000 r•min-1,平均磁感应强度为0.09T的旋转磁场作用于实验组小鼠头部,每日曝磁30 min,连续15 d。对照组将旋磁体取出后,处理方法同实验组。15 d后用化学荧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 结果:实验组小鼠组织中NE、DA、5-HT、5-HIAA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一定强度且作用一定时间的旋转磁场,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生物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且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