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093篇
  免费   7955篇
  国内免费   2988篇
耳鼻咽喉   774篇
儿科学   4011篇
妇产科学   1600篇
基础医学   5017篇
口腔科学   872篇
临床医学   40212篇
内科学   20836篇
皮肤病学   1940篇
神经病学   1192篇
特种医学   59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4篇
外科学   10790篇
综合类   73091篇
预防医学   41217篇
眼科学   773篇
药学   36908篇
  390篇
中国医学   16049篇
肿瘤学   2104篇
  2024年   1137篇
  2023年   4301篇
  2022年   3587篇
  2021年   5175篇
  2020年   5951篇
  2019年   6109篇
  2018年   2784篇
  2017年   6092篇
  2016年   5739篇
  2015年   7623篇
  2014年   13784篇
  2013年   13045篇
  2012年   15844篇
  2011年   16334篇
  2010年   14911篇
  2009年   14070篇
  2008年   15802篇
  2007年   14791篇
  2006年   13399篇
  2005年   14138篇
  2004年   11504篇
  2003年   10135篇
  2002年   8392篇
  2001年   7346篇
  2000年   5649篇
  1999年   4462篇
  1998年   3992篇
  1997年   3829篇
  1996年   3132篇
  1995年   2653篇
  1994年   2093篇
  1993年   1499篇
  1992年   1157篇
  1991年   1092篇
  1990年   900篇
  1989年   957篇
  1988年   187篇
  1987年   163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34.
目的研究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进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有患者46例。给予对照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症状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测量表SDS评分无明显变化,UPDRS评分研究组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高,治疗效果更好。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右旋美托咪啶经鼻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30~50岁的ASAⅠ~Ⅱ经前路颈椎去核减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利用1%丁卡因双侧鼻黏膜进行表面麻醉,15 min分别静脉缓慢泵入右旋美托咪啶2μg/kg组(Group D)、右旋美托咪啶1μg/kgⅣ联合舒芬太尼1μg/kgⅣ组(Group S)。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经鼻气管插管。记录2组患者的警觉/清醒评分、插管评分(声门运动、咳嗽、肢体运动)、患者的耐受性评分、.插管后患者的唤醒满意度和配合度评分。结果右旋美托咪啶组警觉/镇静评分优于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组(P0.05),患者能够表现更佳的配合度和满意度。结论 2μg/kg右旋美托咪啶可以满足经鼻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减少插管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总结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强化教育模式。方法:将95例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临床药师及营养师共同组成小组,在心理护理、药物与饮食指导、峰流速仪使用及出院健康指导等方面,采用强化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比较,观察护理组患者的哮喘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强化教育模式,将教育、指导与合作结合起来,提高了患者哮喘控制技术,缓解和改善症状,全面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茶碱类药物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即对患者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在此基础之上,对后者予以茶碱类药物,即对患者予以多索茶碱,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甲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0.8%,乙组中患者的有效率为91.7%(22/24),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甲乙两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FEV1、FEV1/FVC、PEF)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辅助使用茶碱类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效果,且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痰液引流治疗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4)和对照组(n=54)。研究组进行改良体位痰引流及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体位引流及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痰培养阳性率、每日脱氧时间、每日痰液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肺部感染灶缩小例数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aCO_2、PaO_2、痰液量、脱氧时间及痰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1.20±7.18)mmHg、(35.29±3.17)mmHg、(212.23±25.35)ml/d、(15.66±2.33)min/d、16.67%(9/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1.41±1.2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灶缩小例数比率96.29%(52/54)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体位痰引流治疗方法术可增加术后肺感染患者的肺通气量及改善肺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体位痰引流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