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2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改良拦截劈裂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良拦截劈裂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硬核白内障 ( 、 级核 ) 92只眼 ,分别采用改良拦截劈裂和拦截劈裂两种方法进行手术。记录术中超声时间 (U S)和有效超声时间(EP)。观察术后第 3、7及 30天的视力和有关并发症。结果 术中改良拦截劈裂组的超声时间和有效超声时间均短于拦截劈裂组 ,两组相差显著 (P <0 .0 5 ) ,改良拦截劈裂组术后 3、7及 30天的视力≥ 0 .5者分别为 19只眼(38.0 % )、38只眼 (76 .0 % )及 4 4只眼 (88.0 % ) ,拦截劈裂组分别为 8只眼 (19.1% )、2 1只眼 (5 0 % )及 35只眼(83.3% )。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结论 改良拦截劈裂技术具有超声时间短、并发症少、劈核更加容易 ,安全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套石网篮配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4月应用输尿管镜下套石网篮配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115例手术成功,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套石网篮配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明确、安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在肝移植术后胆泥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2013年5月,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泥综合症的39例病人。所有病人均于术后3个月经T管造影诊断为胆泥形成。所有病人均采用3F网篮取除胆管内胆泥,并对伴有胆道狭窄的病人行球囊扩张,最后留置6~10F引流管。 结果39例病人中29例1次性完整取出胆树状铸型胆泥,10例取出部分絮状胆泥,6例病人因胆泥复发再次行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治疗。除3例病人术后并发严重胆管炎外,无其他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T管窦道网篮取泥可早期解除胆管梗阻,可作为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胆管内胆泥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4.
145.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故已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其中大多数胆石症患者可行ERCP术治疗,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残石率和并发症高等缺点。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难取性结石,采取单纯胆道镜下取石网篮取石往往难以成功,多需先进行碎石治疗,本研究观察取石网篮直接破碎结石后用取石网篮分块取出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移位的处理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245例内镜下胰管支架置人术后发生支架内移位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移位发生率2.9%.其中支架移位至十二指肠乳头壶腹2例、移位至胰头部4例、移位至胰体部1例.7例内移位支架均成功取出,使用取石球囊取出5例,2例未取出的胰管支架使用取石网篮取出.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药物治疗2~3d恢复正常.结论 胰管支架内移位是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罕见并发症,应用取石球囊及网篮取出内移位胰管支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了解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lO年9一iO月在浙江省6个县(市、区)采用拦截式调查法开展为期1周的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调查。结果 共调查16467名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血液酒精浓度(BAC)>0mg/100m1]、饮酒驾驶(20 mg,/100 ml≤BAC<80mg/100 m1)与醉酒驾驶(BAC≥80 mg/100 ml)的比率分别为1.82%、1.03%和O.27%。城市地区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农村地区,男性驾驶员酒后、饮酒、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女性驾驶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0%的酒后驾驶的驾驶员为35—49岁年龄段.且随年龄增长,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呈上升趋势。晚问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发生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最高。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分别为9.27%、5.01%和1.57%,均高于其他汽车驾驶员。结论 浙江省酒后驾驶情况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依然存在.尤其在晚间23时至次日凌晨l时的时段,发生率较高。城市地区驾驶员、男性驾驶员以及摩托车驾驶员是酒后驾驶的高危人群,需在今后的酒后驾驶宣传教育和执法干预活动中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胃镜取胆管及输尿管难取结石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在胆总管、输尿管探查术中,对〉3cm、多棱角、壳形、嵌顿等难取性结石,在胆道镜和胃镜的引导下,用自制的取石网篮套取;结果:对21例常规即水法冲洗、器械直接取石、胆道镜普通网篮取难取性结石失败者,均取石成功。结论:联合应用胆道镜、胃镜及改制的取石网篮,有效地提高了腹腔镜下胆管、输尿管探查术中的结石取尽率,具有创伤小、效牢高、并发症少,对胆管、输尿管难取性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9.
林世海  黄政  吴正阳 《贵州医药》2006,30(4):333-334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是胆道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我院从1999年8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介入放射学技术,经T管窦道网篮取石治疗胆道残余结石32 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不同取石器械取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及池州市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治疗的1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患者先使用扩张气囊充分扩张乳头口,再行取石。根据取石器械不同,分为单纯气囊组(54例),单纯网篮组(60例)及网篮联合气囊组(64例),比较各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纯气囊组、单纯网篮组及网篮联合气囊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3%(52/54)、95.0%(57/60)、95.3%(61/6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942)。3组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80.5(85.2,410.5)U/L、129.0(59.0,287.0)U/L、100.0(58.2,166.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655,P=0.008)。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出血、术后胰腺炎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均无穿孔发生,但网篮组发生结石嵌顿1例。结论 在使用扩张气囊充分扩张乳头口的情况下,ERCP取石可优先选用气囊取石,其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升高,且不会发生取石器械嵌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