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6篇
  免费   896篇
  国内免费   832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822篇
口腔科学   372篇
临床医学   3243篇
内科学   461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153篇
特种医学   8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826篇
综合类   5291篇
预防医学   1015篇
眼科学   188篇
药学   2456篇
  43篇
中国医学   2433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528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555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936篇
  2013年   1002篇
  2012年   1317篇
  2011年   1385篇
  2010年   1202篇
  2009年   1012篇
  2008年   1637篇
  2007年   1389篇
  2006年   1093篇
  2005年   1454篇
  2004年   852篇
  2003年   666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稀土永磁夹板对家兔骨折愈合质量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家兔50只,建立双前肢桡骨中段骨折模型。左侧用稀土永磁夹板固定,作为实验侧;右侧用内镶铅片小夹板固定,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1、2、3、4、6周摄双前肢X线片后取材,进行HE及BMP-2、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结果X线片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比较,实验侧愈合明显快于对照侧。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侧在1、2、3、4周VEGF的表达均比对照侧强,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侧在2、3、4周BMP-2的表达均比对照侧强,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磁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加强BMP-2、VEGF的表达。自制稀土永磁夹板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2.
我院骨科自1996-2001年采用加压钢板固定或骨园针交叉固定,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1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无名异冲剂促进去卵巢 SD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制 ,用 48只 6月龄雄性 SD大鼠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组、跳骨片组、仙灵骨葆组、无名异冲剂组 ,于灌胃后 2周、4周取材 ,观察 X线片、骨密度、光镜 ,骨痂钙、磷、胶原含量 ,结果显示灌胃第 2周时 ,各组动物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第4周时 ,无名异冲剂组的骨密度 ,骨痂钙、磷、胶原含量的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X线及光镜观察骨痂的生长情况 ,无名异冲剂组也优于模型组 ,说明无名异冲剂能够通过提高骨密度 ,改善骨骼钙、磷、胶原的代谢 ,促进骨折端骨痂的生长 ,达到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5.
56.
头皮裂伤78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致头皮裂伤二期愈合的原因。方法:常规清创缝合头皮裂伤患者78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85例患者中一期愈合748例,占95.3%;二期愈合37例,占4.7%。结论:头皮裂伤的处理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伤口延期愈合,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相似文献   
57.
封丹 《中国医药指南》2009,7(3):142-143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术后刀口不愈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术前不能确诊而行剖腹探查术后腹部刀口不愈合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短1周愈合,最长1个月,全部病例均愈合。结论对结核性腹膜炎术后刀口不愈合患者,科学的护理是保证刀口早期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切口愈合不良是外科临床常见问题。切口愈合过程涉及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诸多问题。现代分子生物学进展加深了我们对切口愈合机制的理解,但临床运用这些知识明显滞后。我们应该充分应用切口愈合的基本理论,去解决切口愈合不良这一常见的临床问题。一、切口愈合过程切口愈合的过程包括三个不同又相互重叠的时相,即炎症反应期、细胞增殖期、成熟和重塑期。炎症反应期是切口愈合的基本时相,其特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细胞趋化。抑制炎症反应会明显影响切口愈合过程。如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活性降低、趋化作用减弱,可能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故围手术期必…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26例,平均随访2年半(30个月).观察术前、术后、随访时的背痛、腿痛、发热、盗汗、病灶情况、窦道愈合、有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等.影像学观察包括:病变节段的后凸、椎间高度、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系统姿态保持等.结果 术后1年临床症状消失,融合节段前柱高度恢复、保持并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恢复并保持腰椎前中柱高度、早期下地活动等,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0.
维维 《华夏医药》2009,(4):273-273
椰子汁可缓解老年痴呆症,并可加速伤口愈合,这是泰国宋卡那卡琳大学的一顼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