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46篇
内科学   60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64篇
预防医学   18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1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起搏器安置前后的应用价值林明①赖奕木②蔡洪斌郑勇1资料与方法对象本文36例系1996年1月至今在我院安装VVI型永久性起搏器患者。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例,三度传导阻滞12例(心肌炎3例、冠心病9例)。年龄27~76岁。方法应用美...  相似文献   
82.
吴琦 《当代医学》2016,(15):81-82
目的 探讨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RVOT)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右心室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在RVOT间隔部植入起搏器,而B组患者在RVA部植入起搏器,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QRS波时限.结果 2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后,QRS波时限均增加;但是A组患者的QRS波时限明显低于B组的QRS波时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RVOT间隔部起搏相对于RVA起搏效果更好,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3.
双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与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心室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定量反应该治疗的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9例,全部植入三腔双心室起搏器,比较双心室起搏前后患者超声心动图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双心室同步起搏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m),生活质量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心室起搏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在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及统计分析这些问题引起的潜在风险,对风险值最高的部件进行模拟分析并改善,保证心脏起搏器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研究心脏起搏器的潜在风险。结果统计得出心脏起搏器导线风险值最高,采用ANSYS软件模拟导线体结构,从微观方面探索导线体发生断裂时其结构特性的变化,并用导线机械性能理论对导线进行尝试性的改进。结论起搏器导线性能得到改善,心脏起搏器寿命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85.
老年人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393例老年患者,男251例,女142例,年龄60~94(77.5±5.3)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7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44例,双束支阻滞12例。置入单腔起搏器255例;双腔起搏器135例;三腔起搏器1例;置入性心脏除颤器2例。结果各种并发症共29例,发生率7.4%。导线电极移位14例(3.56%),囊袋血肿6例(1.53%)、囊袋感染3例(0.76%),废弃电极脱入右室、起搏器综合征各2例(0.51%),电极导线不全断裂、心肌穿孔各1例(0.25%)。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熟练的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和随访,可减少老年人永久起博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心房心室双螺旋主动电极在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将90例符合双腔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分为心房心室双螺旋主动电极组(双螺旋电极组42例)与心房被动电极、心室螺旋主动电极组(单螺旋电极组48例)。观察2组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组均成功植入起搏器及起搏电极。双螺旋电极组中1例孕妇零射线下完成双螺旋电极及起搏器植入;4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在左侧锁骨下完成双螺旋电极及起搏器植入。双螺旋电极组和单螺旋电极组的手术时间及射线时间无显著差别,双螺旋电极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缩短[(4.2±1.5)h vs(56.3±22.5)h,P0.05]。单螺旋电极组术中出现心房电极导线脱位3例,双螺旋电极组未见导线移位、心肌穿孔及心包填塞等情况。术后随访,2组均无电极脱落和起搏阈值升高。结论:心房心室双螺旋主动电极在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安全可行,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射线时间,特别是应用于心腔结构异常和特殊患者,显著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7.
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室再同步(CRT)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长期疗效及病死率.方法:49例CHF患者中,男40例,女9例,年龄31~82(56.3±11.0)岁.均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其中扩张型心肌病36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所有患者心电图为窦性心律,ORS波>130 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35%伴二尖瓣反流.49例中置入CRT40例,置入CRT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9例.观察患者起搏器置入前,置入后1、3、6、12、24、36、48、60个月的心功能各项参数、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与心血管事件.随访12~87(25.5±15.6)个月.结果:①并发症:电极脱位4例,囊袋出血2例;②病死率及死因:死亡15例(30.6%),其中CHF恶化死亡7例,心性猝死6例,非心源性死亡2例,49例患者中12例(24.5%)21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其中3例CRT-D患者发生12次VT/Vf均被CRT-D成功纠治,3例CRT患者各发生1次VT/Vf经体外除颤纠治,6例CRT患者各因发生1次VT/Vf死亡;③心功能变化及QOL评分:37例(75.5%)患者LVEF、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NYHA分级等心功能评价指标术后持续改善,11例(22.4%)患者心功能评价指标术后改善后再次恶化,1例无明显变化;49例患者QO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LVEDD术后12个月明显缩小.结论:CRT治疗CHF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LVEF,缩小LVEDD,逆转左室重构;长期治疗,疗效巩固并能降低CHF导致的病死率,CRT-D可同时防治CHF及猝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除具有一般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特点外,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置入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特点是右心系统的心内膜感染和持续菌血症,容易发生肺部栓、脓肿。除正规抗感染治疗外,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应该早期取出已经感染的起搏器系统以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89.
1 ACC/AHA/NASPE制订的起搏器适应证 根据2002年ACC/AHA/NASPE制订的指南,按起搏器治疗的需要程度分为3类。第1类:有证据和(或)一致认为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第Ⅱ类:经常使用永久性起搏器但对是否有必要植入尚有意见分歧,其中Ⅱa类:证据/意见的倾向有用/有效;Ⅱb类:还不能由证据/意见明确说明有用/有效。第Ⅲ类:一致认为不需要起搏器。I类相当于绝对适应证。Ⅱ类相当于相对适应证,其中Ⅱa倾向于安装,Ⅱb倾向于不安装。Ⅲ类相当于非适应证。  相似文献   
90.
VVI起搏与起搏器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器综合征是心室起搏后(不仅限于心室起搏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一般表现为胸闷、头晕、气短、出汗、头痛、咳嗽、颈部及腹部搏动感等症状。起搏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不典型,患者主诉往往不一。而且无典型的阳性体征。故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虽然起搏器综合征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由于VVI起搏器价格相对较低、担保寿命较长(8—10年)、植入操作简单、故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8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VVI)30例,起搏器为德国百多力公司生产,起搏电极均固定在右室内膜心尖部,根据术后随访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