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46篇
内科学   6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65篇
预防医学   18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1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41.
[目的]探讨心电图RV1SI波型预测CRT治疗植入双室起搏器(BiV)术后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院植入BiV 起搏器213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1年随访.根据是否出现RV1SI波型将其分为RV1SI波型组(n=56)和非RV1SI波型组(n=157),记录所有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非计划住院和晚期心力衰竭治疗、综合性结局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改变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应用Kaplan-Meier 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混合型心肌病患者中出现RV1SI波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出现RV1SI波型患者的比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出现RV1SI波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未出现RV1SI波型患者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BiV 起搏器术后ECG 出现RV1SI波型患者1年后非计划住院、综合结局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未出现RV1SI波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G 监测RV1SI波型能预测患者1年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特异性为81.2%,敏感性为 33.0%,出现RV1SI 波型的患者1年内未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比未出现RV1SI 波型患者高1.7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5).[结论]心电图RV1SI波型对预测CRT治疗植入BiV 起搏器术后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对是否需要进行晚期心力衰竭治疗、指导CRT治疗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2013~2015年心脏植入器械的应用现状。方法收集2013~2015年湖北省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数据,分析3年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5年,湖北地区心脏起搏器植入量呈增长趋势,2014年和2015年分别增长了1.08%和7.65%;双腔起搏器和频率应答功能的比例逐年增加,单腔心室按需起搏器植入逐年减少(分别为40.65%、37.82%、36.48%);而适应证构成比相近。CRT的植入量也呈逐年增长,2014年和2015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6%和8.73%;以非缺血性心脏病和左束支阻滞患者植入为主(分别为80%、80.95%、71.53%和75%、84.92%、77.37%);NYHA心功能I级患者逐渐增多(分别为1%、2.38%、8.03%)。ICD植入总量未见持续增长,2014年增长了20%,2015年下降了15.79%,主要用于SCD二级预防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结论既往3年间,湖北地区心脏起搏器和CRT治疗的量和质均有所提高,但是ICD治疗发展缓慢,心脏性猝死预防工作仍较艰巨。  相似文献   
43.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心律失常发生机制通常与成年患者相同.但有些心律失常与年龄密切相关,多发于婴幼儿,临床特点、药物选择及治疗效果均与成人有所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应基于心律失常类型的正确诊断、可能的发生机制和年龄特点,同时应分析儿童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风险/效益比.目前,我国儿科领域心律失常诊断治疗水平和开展范围远远落后于成人,有能力且由儿科医师独立开展小儿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并具一定规模的医院寥寥无几.近年来三维标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儿童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管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植入器械发展迅速,起搏器变小、起搏导线逐渐变细,有利于其在儿童患者的应用,但是,我国儿科领域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应用远落后于国外儿科水平.  相似文献   
44.
老年女性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9个月因出现旋弄综合征再次入院。该患者合并高血压及阿尔兹海默病病史。入院后于心导管室进行导线解旋、复位等相应处理。本文旨在讨论总结起搏器旋弄综合征的预防要点,尤其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X线指导起搏器置入电极到位是否准确,观察术前心电图胸前导联移形情况对置入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102例,术后行超声心动图观察电极头端位置,如电极插入点在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7~11点为间隔起搏组62例,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61~86(77.52±4.83)岁;电极插入点其他部位为游离壁起搏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4~88(76.90±4.96)岁。比较2组转位情况。结果游离壁起搏组术前心电图心前移形指数明显高于间隔起搏组[(4.10±0.78)vs(2.69±0.84),P=0.000],2组心电图QRS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X线指导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位起搏置入过程准确性有限,需结合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等其他手段辅助。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普通X光机(胃肠机)设备条件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临床体会分析。方法 52例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均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并对病因、适应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植入VVI心脏起搏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最有效的措施,掌握手术适应证及规范的操作程序可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基层医院开展该项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上海医学》2012,(1):19
本书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宿燕岗、葛均波主编。以全球主要心脏起搏器生产公司近年来上市的心脏起搏器为基础,对心脏起搏器近年来出现的新功能进行了详细解析。这些新功能主要指现代脉冲发生器除常规感知和起搏功能以外的其他新功能。本书将起搏器分为以下三大类介绍其新功能: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脉冲发生器、治疗快速心律失  相似文献   
48.
志远 《药物与人》2013,(8):30-31
扑通、扑通……跳动的心脏是生命之本。但心脏也像机器一样,时间久了会老化。随着年龄和疾病的影响,心脏会发生故障,使人心慌、眼前发黑甚至晕厥,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心脏毛病能用微创手术来治疗。今年65岁的唐女士就经历了两次微创手术,最终使心脏的跳动恢复正常。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女士自己的讲述吧。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收治的30例先接受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再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收治的直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部置入成功,无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 23.33%、6.67%vs 30.00%、3.33%vs6.67%,P<0.05)。结论: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0.
周本军 《贵州医药》2012,36(10):894-895
目前临床上治疗缓慢性严重心律失常有效措施是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单腔或双腔起搏器对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别[1].本文探讨实际临床工作中永久人工起搏器的类型选择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观察其差别.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7例男77例,女90例,年龄12~91岁,平均68.3岁,其中60岁以上老人143例.单腔起搏器112例,双腔起搏器55例.右心室电极放置右室心尖部121例,间隔部46例.基础心脏病:冠心病38例,高血压心脏病23例,心肌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