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998篇
内科学   69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31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1953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43篇
  12篇
中国医学   50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致脑栓塞(CE)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对36例AF致CE患者的临床、CT/MRI、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于60岁老年患者有28例,所占比例为87.5%(28/32),高于70岁老年患者为19例,所占比例为59.36%,其中75%(24/32)由非瓣膜性房颤所致(NVAF);栓塞性出血(EH)发生病例为14例,发生率为43.75%,一般发生在栓塞后1~2周内。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患心房纤颤是导致闹栓塞的重要原因,神经内科医务人员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2.
中风后癫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36例中风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和CT资料。通过回顾性病历复习和随访发现,中风后癫痫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中风患者的5.26%,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发生癫痫比率最高,分别为15%和12.5%。癫痫发作与CT所见病灶分布密切相关,皮质病灶较皮质下病灶更易发生病病。癫痫发作可发生于中风后任何时期,但早期癫痫以出血性中风多见,而迟发性癫痫则更多见于脑梗塞患者。  相似文献   
83.
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塞模型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经颅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大鼠均出现各种神经病学征象。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发现梗塞区位于皮质及基底节。光镜和电镜观察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发现梗塞区不同程度的细胞和间质变性坏死。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84.
腔隙性脑梗塞4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芷萍 《广东医学》1993,14(5):278-279
腔隙性脑梗塞现已成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一类。由于其病因、临床、治疗及预后均有其特殊性,近年来日渐受到重视,现将我科经CT扫描证实的4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5.
心源性脑脓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脓肿,其治疗方法选择意见不一,我院于1978~1994年共收治脑脓肿75例,其中心源性脑脓肿29例(占38.6%),均采用钻颅置套式双腔管持续冲洗引流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87.
测定了162例腔隙性梗塞(LI)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并测定了其中30例高聚患者的血小板内TXA2和cAMP含量及例LI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DI),发现L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TXA2、cAMP含量变化及DI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同时对30例高聚LI患者进行了颈动脉系统颅外段B型多普勒超声断层扫描,发现动脉硬化阳性率73.3%,表明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导致的微栓塞是LI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吕华龙 《江苏医药》1996,22(6):439-440
本文收集49例心源性脑梗塞与同期非心源性脑梗塞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2年5月~1995年4月我院共收住脑梗塞患者410例,均有颈内动脉或推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均经一次以上头颅CT确诊脑梗塞或出血性脑梗塞,并排除脑出血。其中(1)清醒时突然发病;(2)具心脏病证据(症状、体征、X线胸片、心电图)及/或入院心电图示心房纤额(AF)者入选为心源性脑梗塞,共49例;其余361例为非心源性脑梗塞。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按心脏病变分两组:(1)心瓣膜病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平均54.1岁,<59岁者占68%。风湿性…  相似文献   
89.
90.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CT,MRI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脑梗塞临床少见,而儿童外伤性脑梗塞临床罕见,目前国内尚无专题报告。CT问世前,外伤性脑梗塞多误诊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等。近年CT使外伤后脑梗塞得以临床确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6例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