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4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3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65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316篇
临床医学   2585篇
内科学   380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4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210篇
综合类   4651篇
预防医学   52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728篇
  23篇
中国医学   102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821篇
  2011年   907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792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840篇
  2006年   724篇
  2005年   773篇
  2004年   664篇
  2003年   596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卿艳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29-129,132
右室心肌病 (rightventricularcardiom yopathy ,RVCM )的诊断中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是两项重要的辅助方法 ,并可对病情及预后作出评估。本文将本人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学习期间收集的 11例RVCM患者的心电图及多普勒超声心电图作一分析 ,旨在揭示其特点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例患者中 ,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38.4± 17.2岁 ,病程 8周~ 2 4年。患者入院后常规接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X线心肺摄片 ,条件许可时进行核素心室造影 (n =2 )及核磁共振 (n =3)。诊断是依据临床病史及上述检查的结果。2 …  相似文献   
72.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病变为心脏各房室室均可扩张,但以左心室扩张显著。临床表现为心肌收缩功能不全所致的心脏泵功能障碍。心肌病的检查方法虽很多,但对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的报道较少;现将7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男52例,女26例,平均年龄48岁。经X线检查,心脏普遍增大,心脏比例>0.6,  相似文献   
73.
李占全  金元哲 《海南医学》2002,13(12):122-123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HOCM)是因其肥厚的心肌造成左室流出道 (LVOT)梗阻而得名。研究发现[1,2 ] ,肥厚间隔心肌可以不影响LVOT ,不形成LVOT压力阶差 (约占 3/ 4 ) ,也可以影响LVOT ,形成LVOT压力阶差 (约占 1/ 4 ) ,后者即为HOCM。目前 ,所有的治疗方法均不能彻底根治HOCM。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防止猝死是其治疗目的。因此 ,无临床症状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 ,至今尚无明确的循证医学答案。HOCM治疗包括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 (双腔起搏器治疗[14 ] 及经皮经腔肥厚间隔心肌消融术 ) [3 ,4,5] …  相似文献   
74.
75.
<正> 近年来,随着高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诊断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对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方法因而常致误诊,我院近12年来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115例,现将其分为高龄组与青中年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从中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6.
家族性心肌病多见于青少年,先天性发生者非常少见。我们遇见一家二例先天性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女婴(第二胎),生后13小时死亡。患儿为足月产。生后清理口腔,拍打足心后有较宏亮哭声,面色、口唇、指甲无明显紫绀。心率164次,律整。生后6小时,突发呼吸浅表加快,鼻翼扇动,面色、口唇发绀。心率200次以上,心音  相似文献   
77.
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 Myopathy,PPCM)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PP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病例1:女,25岁,农民,停经39周。自幼有哮喘病史。6天前因受凉后自感憋喘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查体:T36.9℃,P120次/min,R30次/min,BP1  相似文献   
78.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病,指心率低于60/min。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头晕、心悸、乏力,甚至反复晕厥或心跳骤停。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因很多,如病毒性心肌炎、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病、中风后遗症引起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窦房结和传导系统供血不足,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和纤维化,引起心动过缓。西医除安装起搏器外,多应用阿托品、麻黄素等抗心率失常药物,可使心律增加,但有使血压升高,口干面红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右室心内膜永久性起搏电极植入术中 ,心尖部起搏与流入道起搏二者在术中起搏参数比较 ,以及流入道起搏电极植入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 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右室心尖部起搏电极不易固定或测试起搏参数不理想时 ,改为右室流入道起搏 (12例 )。结果 :①右室心尖部及流入道两种位置起搏阈值、R波振幅、心肌阻抗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②术后随访 2~ 14个月两组病例均未发生电极脱位、感知异常、膈肌收缩。结论 :①右室流入道起搏与心尖部起搏一样是电极植入的有效部位 ;②右室流入道起搏与心尖部起搏一样心室电极植入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0.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 31例HCM患者及 31例健康者同步 12导联心电图。结果 :HCM组与正常组比较 ,QTd(79± 2 5比 33± 16 )、QTcd(84± 31比 38± 2 0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H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HCM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 ,QTd(114± 31比 4 4± 19) ,QTcd(12 1± 37比 4 7± 2 5 )亦有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增大 ,其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