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对水液病变的辨识,刘完素力倡"火郁湿阻"说,张从正则认为"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李东垣提出"津液不能停"理论,朱丹溪创"阳水""阴水"之说。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四大家的主要学术思想在对水液病变的辨治过程中,得以清晰体现,对后世中医临床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2.
宋迪梨 《光明中医》2011,26(8):1558-1559
张从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著名医家,其治病主张以汗、吐、下三法攻邪,其治病此三法居十之八九,后人称其为“攻邪派”.然自金元至今,世人对其学术观点尤其汗吐下三法多有偏见,不予重视.本文宗其代表作《儒门事亲》择要浅论其汗吐下三法,以发扬之.  相似文献   
93.
王非  于楠楠  郭建 《河南中医》2013,33(5):672-673
张从正在汲取《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泻血疗法的理论及实践基础上,将泻血疗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认为泻血之功同于发汗,泻血即是扶正,且在临床运用中泻血部位多、泻血量多、针药并举.  相似文献   
94.
张子和攻邪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张从正攻邪学术思想.其理论来源于<内经>,明确提出了天邪、地邪、人邪的概念,据此提出治病攻邪论.张从正祛邪理论有因邪致病、论病重邪、祛邪安正三个要点.创立了"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攻邪学说.治法以寒凉立论,提出阴阳损益并进的补益法则,体现出其以攻邪论为基础的补法特点.张从正根据病邪所在的处所,提出了汗、吐、下三法的具体运用,丰富和发展了<内经>的有关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攻邪派"鼻祖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风形"所用三法之"汗法"的相关理论思想,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法,拓宽思路,更好地适用于现代临床,同时更好地对中医学精华进行传承。方法:研读《儒门事亲》,并结合相关的中医理论文献,对比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从张氏本身"汗法"观、"汗法"的渊源、"风形"中的"汗"法概况、具体病案施治等方面,对张氏之"汗法"在"风形"中的应用进行研讨。结果:张氏不拘泥于常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时度势,细心揣摩,对症下药,用药多猛,自然手下病除。另外,张氏每每治疗疾病,心中必了了,治病宗经。汗法以汗出邪去为目的,如发汗太过能损伤津液,甚则大汗不止,导致虚脱。临床上凡吐泻失水、出血、津液亏损者均禁用。结论:《儒门事亲》涵盖极广,内容杂而不冗,其对三法的发挥到了另一个顶峰。本篇之"汗法"治疗"风形"即是展示其治疗特色的一个窗口。时至今日,其治疗思想对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擅长使用汗、吐、下3法,为攻邪学派的代表,其攻邪理论亦渗透到针灸领域,对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刺络泄血属于攻邪手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独到见解,为针灸刺络泄血派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7.
98.
张从正持主攻论,倡“邪去正安”。按“七方十剂”法则,选用大黄组方。或以大黄为君,或以大黄为佐使,张氏临床常用65个代表方剂中,有21方中用大黄,如正气未虚,水邪宜导,抓住峻下机宜,用大黄配牵牛,甘遂泻之消肿胀;气聚因凝,胞脉不通,用大黄意在行瘀,兼行攻下治瘕聚,用大黄驱火而下,以泄胃火,减弱胃机能亢进,使脾为胃行其津液。就一法而论,张氏推演出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诸法,并积累了大量宝贵  相似文献   
99.
张从正(公元约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  相似文献   
100.
从四家论郁证的学术主张可以发现,刘完素认为郁热互生,两者可互为诱因,因此对于郁证的具体治疗,也多结合火热病的证治而提出,同时又根据“郁”的部位在表、在里或表里同病而有所不同:张从正治病重视心理因素,多以情解郁,通过言语改变患者认知和情感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李果重脾土,认为脾气壅滞是郁证的产生关键.故从脾治郁,所创立的“升阳散火”法是其治疗郁证的又一特色;朱丹溪始创“六郁”,其代表方越鞠丸乃治都证之首推方剂,寓意深刻。,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进行郁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施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