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金元四大家对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诸医家以五脏辨治、以“火热”立论的学术思想,以及证治特色对耳鼻咽喉科的论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72.
吐法为中医八法之一,其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为攻邪派的代表,张从正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经验、适应病证、应用方法、救治禁忌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对吐法的理解运用,妙至毫巅。文章对其催吐方法、应用宜忌等方面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73.
刘完素认为,风、湿、热攻入肠中以及饮酒食热物均可导致痔疾的发生,故临床证侯也有不同,而治疗也是根据五种痔疾分别立方;张从正论痔言简意赅,治痔法同治湿;李东垣认为痔漏之病,乃风热湿燥合而为之,故以和血润燥、疏风止痛为治疗大法;朱丹溪则认识到脏腑本虚,加上外感、饮食、情欲等因素是导致痔疾发生的原因所在,故在治疗上以解热调血顺气为大法,内治专以凉血为主,同时结合外治.  相似文献   
74.
中医对结肠癌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认识,其因“邪居其间,久而内着”而成,有“肠蕈”、“石瘕”、“肠风”、“脏毒”等诸多之证。至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呆、朱丹溪在学术上继古创新,各树一帜,对结肠癌的论治也各有见地,对后世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金元四大家论治结肠癌的特色。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方法:对与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刘完素、张从正认为便秘其病属燥,治疗上刘完素主张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而张从正则创立药治加食疗的方法;李东垣、朱丹溪认为是肾阴亏耗,津液亏少,肠中干燥而致便秘,李东垣提出了以辛润之,以苦泄之,阳结散之,阴结温之的治疗方法;朱丹溪则总结了前人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金元四大家对便秘的认识各有特点,治疗也日趋完善,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6.
张子和(1156~1228年),名从正,字子和。因其籍贯睢州考城,春秋时为戴国,又自号戴人。  相似文献   
77.
浅析张从正的中医心身医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下方面阐述张从正的中医心身医学思想:①创立用以说明中医心身疾病发生并指导临床诊疗用药的"痰迷心窍"学说.②以张氏诊治惊病诸证、躁狂症、梦交、不孕症、产后心风为例,说明其用汗、吐、下三法治疗中医心身疾病的临床特点.③在承袭<黄帝内经>情志相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九气感惑论",扩大了心理疗法治疗中医心身疾病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8.
张从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宗《内经》《难经》之学,私淑刘完素之说,对攻邪三法有独到的见解,并将针刺放血归于汗法,在理论和临床均有所发挥。其针灸学术特点主要反映于《儒门事亲》一书中,主要有重视经络理论,详辨气血多少;刺络放血,祛邪安正;注重单纯针刺;强调针药结合;慎用灸法;擅用外治法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79.
张从正生活的时代,正是河南人口大增、社会繁荣的时期。他出生于平民之家,心地善良,为人忠厚,热爱医学。张从正看到社会上有许多畸形现象。穷人由于营养不良而多病,富人因生活条件优越好吃懒做,而时生疾病。一般医生,不愿为贫穷病人诊治,对富家病人百般奉承,滥用贵重药物,给予进“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80.
张从正作为"攻邪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邪论病,继承并发展刘完素火热致消学说,提出消渴病"病因火生、证由火定"的论断,从"三邪理论"角度阐述消渴病因,进一步提出"三消当从火断"学说以及"趋火下行"的治疗方法,并将药攻与食补相结合,提出"下之""调之"与食疗相结合的治法,在祛邪的基础上补益人体正气,形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框架理论,丰富了消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