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311篇
  3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忠者的疗效。方法:内关、天突、膻中等穴常规针刺后,取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ml~2ml在内关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95.7%。提示:本法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抑制了中枢系统的异常兴奋,缓解了膈肌痉挛,从而巩固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2.
宋辉 《医药导报》2006,25(7):714-714
患者,女,30岁。因不明原因发生皮肤变态反应,自服异丙嗪(成都大西南药业公司生产,批号:031001)50 mg,5 h后出现阵发性四肢肌震颤及震颤麻痹伴头颈仰,时而向左右偏斜,双眼阵发性向右或左上不自主凝视,发音困难,不能行走,呼吸困难。体检:体温36.8℃,脉搏106次·m in-1,呼吸率26次·m in-1,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智清楚,应答切题,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较迟钝,头颈部面双侧不自主偏斜,双肺(-),心率106次·m in-1,律齐,p2亢进。腹部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见异常。既往体健,无外伤、癫史。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为窦…  相似文献   
43.
《中国药物警戒》2006,3(4):253-253
2006年4月25日,FDA再次发布有关异丙嗪(hydrochloride)的警告,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44.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ESI—MSn)测定中成药中的赛更定、曲普立定、异丙嗪、羟嗪。方法:通过多级质谱和保留时间对样品进行确证。结果:以峰面积定量,赛更定、曲普立定、异丙嗪、羟嗪的检出限分别为1、0.02、1、0.01mg/kg,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7.9%~100.4%、99.2%~100.6%、95.4%~99.6%、99.1%~99.5%。结论:本方法具有提取样品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重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5.
盐酸异丙嗪在儿科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敏仪 《现代医院》2005,5(11):36-38
目的探讨盐酸异丙嗪(非那根)在儿科应用情况,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儿童医院3天西医门诊处方,对应用盐酸异丙嗪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西医儿科门诊患者每天应用小儿盐酸异丙嗪片的病例数为门诊量的29.06%;应用该药较多的科室为皮肤科、内科、耳鼻喉科;2岁以下小儿应用频率最高,占应用病例数的53.09%;每次剂量需将药片分为若干等份服用的患儿占应用病例数的34.76%。结论盐酸异丙嗪在儿科应用频率颇高,应重视其药物两重性及药物稳定性,加强合理用药的研讨。  相似文献   
46.
复方利血平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完善复方利血平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建立了处方中利血平、氢氯噻嗪、盐酸异丙嗪、维生素B1维生素B6、KCl、泛酸钙、三硅酸镁的鉴别项,并对其作空白对照,专属性良好;采用HPLC法建立了利血平、氢氯噻嗪、盐酸异丙嗪三个成分的含量测定项目.结果:定性定量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提高后的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47.
耳穴贴压预防输血发热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0 1年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型———红细胞ABO血型以来 ,输血疗法就成为现代医学上的特殊治疗手段 ,但也有其局限性和危险性 ,容易发生各种副作用 ,其中以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热源引起的发热反应最多见。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用中药王不留行耳穴贴压预防输血发热反应 ,并与异丙嗪作比较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本院内科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 4 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2 1~ 75岁 ;输血 118例次 ,平均 2 95例次 ,其中输血 6 8次 ,输血浆 5…  相似文献   
48.
目的减轻人工流产时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消除人流综合征(RASS)的发生;探讨冬眠合剂与其他药物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不同疗效。方法将94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在人流术前运用不同的镇痛药物随机分为三组对照。A组:于术前静脉注射冬眠合剂1/2量;B组:静脉注射安定10mg,2%利多卡因行宫颈3.6.9点各注射2ml局部麻醉(避开血管);C组:术前静脉注射异丙酚0.2~0.3mg/kg。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使用不同镇痛药物后产生的利弊关系。结果A组:冬眠合剂静脉注射麻醉方法简单、安全,能有效减轻人工流产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消除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术中出血较少。B组:静脉止痛效果欠佳,对术前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效果差,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高。C组:药效能迅速达到最佳状态,但时效太短约3~5分钟后即失去效力,如果妊娠时限稍长的手术时间达3~5分钟内不能安全有效的完成该手术。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通过观察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与异丙嗪三药联合使用(俗称"1+1")对大鼠位置偏爱的影响,探索"1+1"对实验大鼠的精神依赖性潜力.方法 16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9组,分别采用丁丙诺啡、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丁丙诺啡+异丙嗪、丁丙诺啡+东莨菪碱+异丙嗪、东莨菪碱、异丙嗪、东莨菪碱+异丙嗪、吗啡、以及生理盐水等进行腹腔内注射,同时进行药物匹配CPP训练,共10d,比较各组大鼠训练前后以及训练后各组大鼠之间在药物训练侧(简称伴药侧)停留时间的差异,探索各处理因素的精神依赖性潜力及其差异.结果 注射吗啡、丁丙诺啡、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丁丙诺啡+异丙嗪、丁丙诺啡+东莨菪碱+异丙嗪等5组大鼠均形成了明显的CPP;组间比较发现丁丙诺啡+东莨菪碱+异丙嗪组大鼠训练前后在非自然偏爱侧停留时间增加(378.6±120.8)s,明显高于丁丙诺啡组(302.2±133.9)s,差异有显著性(F=62.9,P=0.03),但与吗啡组(419.8±146.4)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4.3,P=0.63).结论 丁丙诺啡、东莨菪碱与异丙嗪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而增加了丁丙诺啡的滥用潜力.  相似文献   
50.
氯胺酮复合异丙嗪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惠斌 《右江医学》2003,31(1):34-34
目的 :通过预注异丙嗪来预防氯胺酮的不良反应 ,寻求两者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ASAⅠ~Ⅱ级患者 6 0例分两组 ,每组各 30例 ,一组给予氯胺酮 ,另一组给予异丙嗪和氯胺酮 ,分别记录两组清醒时间和氯胺酮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清醒时间无差异 ,异丙嗪组氯胺酮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P <0 .0 5)。结论 :异丙嗪复合氯胺酮麻醉安全有效 ,且能减少氯胺酮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