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372篇
  免费   28183篇
  国内免费   19767篇
耳鼻咽喉   6035篇
儿科学   8978篇
妇产科学   6612篇
基础医学   14567篇
口腔科学   9279篇
临床医学   158766篇
内科学   74213篇
皮肤病学   11550篇
神经病学   18744篇
特种医学   238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80篇
外科学   71990篇
综合类   323113篇
预防医学   75408篇
眼科学   10613篇
药学   149382篇
  1324篇
中国医学   166362篇
肿瘤学   29037篇
  2024年   2933篇
  2023年   10549篇
  2022年   10604篇
  2021年   14536篇
  2020年   14583篇
  2019年   13547篇
  2018年   6747篇
  2017年   13438篇
  2016年   15577篇
  2015年   18593篇
  2014年   41099篇
  2013年   41285篇
  2012年   54359篇
  2011年   60581篇
  2010年   60065篇
  2009年   59943篇
  2008年   78396篇
  2007年   69593篇
  2006年   62240篇
  2005年   72674篇
  2004年   72138篇
  2003年   79782篇
  2002年   68463篇
  2001年   60740篇
  2000年   37472篇
  1999年   26174篇
  1998年   23164篇
  1997年   16023篇
  1996年   15365篇
  1995年   11928篇
  1994年   9593篇
  1993年   3574篇
  1992年   2694篇
  1991年   2734篇
  1990年   3087篇
  1989年   3262篇
  1988年   966篇
  1987年   837篇
  1986年   557篇
  1985年   466篇
  1984年   351篇
  1983年   219篇
  1982年   120篇
  1981年   89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81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产后女性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效果,同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于山西省某院分娩并复查的女性3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35),观察组(n=117)。训练组患者分2个阶段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每个阶段治疗时间为2周,每周进行2次治疗,治疗次数共8次。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指导,不予特殊干预,自然恢复。于产后42d、产后6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调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调查,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早期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结果产后42d,2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2组患者Ⅱ类肌纤维的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2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训练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2组患者有性生活人数均较少,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3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65-67
目的 研究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生存期限及无复发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予以大剂量干扰素辅助疗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儿童视屏时间与家庭视屏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取2018年3-8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240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幼儿视屏时间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家庭养育环境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40例,70%的儿童年龄为12~36月龄。以儿童平均每天视屏时间是否超过1 h将研究对象分为1 h/d和≥1 h/d两组,结果显示父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视屏时间1 h/d的比例越高,家庭养育环境越好儿童视屏时间1 h/d的比例越高。与视屏≥1 h/d组相比,在1 h/d组儿童的母亲在上述3方面的平均视屏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父母亲工作日、周末与孩子接触时间,父亲视屏时间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养育环境等因素后,母亲视屏用于工作时间、母亲视屏用于闲暇时间是影响儿童视屏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 244、1. 383。结论幼儿视屏时间受家庭视屏环境特别是母亲视屏时间影响,建议家庭增加高质量亲子活动数量,对儿童及家长的视屏行为予以约束。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三黄乙醇在临床中对治疗Ⅱ期及Ⅲ期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8年7月108例Ⅱ期、Ⅲ期压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压疮贴覆盖并适时更换,观察组使用三黄乙醇每2-4 h涂擦患处表面1次,待保护膜形成后每日涂擦2-3次并选择压疮贴覆盖,14天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Ⅱ期显效21例,占70%;有效7例,占23%;无效2例,占7%;Ⅲ期显效13例,占54%;有效8例,占33%;无效3例,占13%。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Ⅱ期显效8例,占27%;有效18例,占60%;无效4例,占13%;Ⅲ期显效4例,占16.7%;有效11例,占45.8%;无效9例,占37.5%。总有效率为74.8%。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黄乙醇治疗压疮患者可缩短压疮结痂时间,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45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采用DHS治疗的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PFNA固定治疗比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接受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28.11±10.64)mg/L、NSE(22.36±7.52)μg/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81±5.71)分、Barthel指数(BI)评分(86.10±9.4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04±11.89)mg/L、(30.11±8.14)μg/L、(15.07±6.55)分、(72.22±7.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保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