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大鼠肝卵圆细胞中巢蛋白Nesin的表达,探讨肝卵圆细胞新的表面标记蛋白。方法:用化学致癌剂3’-甲基4-二甲基氨偶氮苯(3’-Methy-4-dimethylaminoazobenzen,3’-me-DAB)喂养SD大鼠4周,取大鼠肝脏,用免疫组化法标记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物巢蛋白Nestin在大鼠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汇管区靠近界板处卵圆细胞表达Nestin阳性,Nestin阳性细胞成簇状分布或呈双层排列成管状,主要集中在赫令氏管周围并见Nestin阳性细胞向肝小叶内迁移,散在分布于肝细胞索。结论:大鼠肝内存在Nestin表达阳性的卵圆细胞,Nestin可能是肝卵圆细胞新的标记蛋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应用改良的连续?恒定复合型应激大鼠模型,观察其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海马CA3区的Nestin?NPY表达? 【方法】 将雌性成鼠束缚并倒悬应激6 h/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应激(3 d)后血浆PRA?AngⅡ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应激3 d?21 d后CA3区锥体层细胞的Nestin?NPY表达变化? 【结果】 ①急性应激组血浆PRA和AngⅡ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尤以PRA水平的变化更明显?②急?慢性应激组海马CA3区的Nestin?NPY免疫阳性反应产物总面积(SA)和体视学光密度(IOD)值均较对照组低(P<0.01),急性组的组织损害比慢性组更严重?【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具有科学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的复合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证实应激早期大鼠血浆PRA和AngⅡ水平有降低;观察急?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3区NPY和Nestin表达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提示NPY及其水解产物在应激所致海马神经元细胞骨架损害和谷氨酸释放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大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神经细胞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摸索从全骨髓诱导培养分化神经细胞的方法,并从神经巢蛋白(nestin)和神经核蛋白(NeuN)两种标记物上观察其分化的演变规律.[方法] 抽取 SD大鼠骨髓做全骨髓细胞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荧光激活细胞计数仪 (FACS)追踪由骨髓到神经元样细胞不同阶段 nestin和 NeuN的表达趋势,给予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培养 5 d时对上述抗体呈弱阳性,逐渐增强,培养第 15天细胞呈典型 nestin强阳性反应,而 NeuN强阳性反应在 25~ 30 d达到高峰,发育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FACS同步追踪显示了 nestin和 NeuN在培养第 5天时即有表达,前者 3.4%,后者 2.5%.随着骨髓细胞的分化,在 15 d时 nestin阳性细胞为 22.7%,达到高峰,随后下降. NeuN于 30 d达到高峰为 41 2%,而此时 nestin阳性细胞为 5.9%.[结论] 从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特征性标记物演变探知骨髓细胞的分化发育规律;骨髓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骨髓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早期亦有 nestin和 NeuN的表达.  相似文献   
34.
筛选后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流式鉴定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H  Hu J  Li LS  Hong TP  Li L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6):683-687,i0010
目的观察胎儿胰腺来源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符合医学伦理学)是否具有与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表面标志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方法从胎儿胰腺中分离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筛选后进行扩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标志,并探讨这类细胞的成脂和成骨的分化潜能.结果筛选纯化后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面标志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相似:此类细胞可在体外诱导为脂肪细胞或骨细胞.结论筛选纯化的胎儿胰腺来源的巢蛋白阳性细胞具有一定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新生7日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电刺激组,每组各30只.每组再分为A、B、C3组,每组各10只.采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入氮氧混合气体2h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电刺激组手术后第2天即开始电刺激治疗,电刺激20 min/次,2次/d,其中A、B组电刺激7d,C组28d.假手术组、模型组不予电刺激治疗,相应时段仅予抓捉固定.所有A组处死前8h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B组不予药物.电刺激治疗7d后,A、B组均经40 g/L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后断头取脑组织,分别做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脑组织切片神经干细胞标志物BrdU和巢蛋白的表达.c组电刺激28d后行迷宫实验,检测电刺激对HIBD大鼠智能的影响.各组均同时进行脑组织切片HE染色.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模型组BrdU和巢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均低于假手术组(Pa<0.05);假手术组BrdU和巢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均低于电刺激组(Pa<0.05).HE染色见假手术组神经细胞形态正常,胞质丰富,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可见大量明显的坏死灶,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电刺激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少,多数细胞形态相对正常.迷宫实验显示模型组第1、2天达标所需的反应次数均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a<0.05);电刺激组第1、2天达标所需反应次数也均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a<0.05);但其明显少于模型组大鼠第1、2天达到标准所需的反应次数(Pa<0.05).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通过促进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HIBD大鼠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王光义  陈睿  陈斌 《四川中医》2007,25(10):14-16
目的:观察中药三七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巢蛋白(Nestin)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另设假手术组。观察中药三七对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层(SVZ区)Nestin和大脑皮层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VZ区Nestin和大脑上层(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SVZ区Nestin和大鼠皮层(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结论:脑缺血后BDNF、Nestin的表达出现增高,说明BDNF、Nestin参与神经元内源性保护;中药三七能明显提高Nestin和BDNF在缺血脑内的表达,从而保护神经元、修复损伤。  相似文献   
37.
大脑皮质机械性损伤诱导Nestin表达和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皮质损伤后Nestin的表达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在立体定位仪上横切成年大鼠的大脑皮质和胼胝体,于术后14d和30d分别杀死动物。用Nestin,GFAP免疫组化和Nissl染色方法,观察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模式。结果:损伤后,伤口周围的皮质,扣带和胼胝体出现大量的Nestin阳性细胞,伤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的神经前体细胞也分裂增殖。Nestin  相似文献   
38.
神经球石蜡包埋和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细胞团石蜡包埋技术,检测神经球内部的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表达。方法从孕17d的SD大鼠胚胎大脑海马部位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石蜡包埋神经球,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球内部的nestin表达。结果培养中的神经球均显示nestin阳性表达,但阳性细胞比例和细胞团中阳性细胞所处部位有较大差异。结论细胞团石蜡包埋技术检测神经球内部的nestin表达,能全面反映神经球中神经干细胞存在的比例,可作为优化培养技术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培养条件及睫状神经节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相结合,利用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h-MSCs,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 h后再以不同浓度CNTF诱导,传至第3代时h-MSCs开始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培养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h-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CNTF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伸出突起,类似神经元;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CD44、CD54以及诱导后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和巢蛋白(nestin)均呈阳性表达.10 ng/mL 实验组NSE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2.42±1.39)%,nestin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5.36±1.60)%.结论 h-MSCs可在体外扩增、培养.h-MSCs经bFGF预诱导后再经CNTF诱导可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10 ng/mL为CNTF的最适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40.
生物物理学     
0500623 心肌短暂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时间规律,0500624 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缺血大鼠VEGF及其受体Fik-1表达的影响,0500625 电针刺激神经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皮层BDNF mRNA表达的影响,050062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巢蛋白和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0500627 毫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