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免疫磁珠法分选胚胎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索应用免疫磁珠间接阳性法分选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群的实验条件,为研究神经干细胞的特性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移植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方法:制取胎鼠大脑组织细胞悬液,免疫磁珠法分选胎鼠脑神经干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阳性细胞纯度,以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该法分选的nestin阳性细胞纯度为93.0%~99.7%,其中活性细胞为92%~97%。结论:免疫磁珠法分离胎鼠脑神经干细胞群落简便、有效,可以为神经干细胞细胞培养和移植提供细胞来源,也为研究高纯度神经干细胞的特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巢蛋白(Nestin)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 (GIST )组织中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 ,探讨nestin在GIS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起源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微波二步法 ,检测 94例GIST (良性 44例 ,恶性 5 0例 )组织中nestin蛋白的表达 ,并与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GIST组织中nestin的阳性表达率为 95 .7% ( 90 /94) ,良、恶性组nestin的阳性率分别为 97.7% ( 4 3 /4 4)、94.0 % ( 4 7/5 0 )。 2组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nestin表达均阴性。结论 Nestin作为胃肠道间质瘤的 1种特异而敏感的新标志物 ,对GI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但不能作为GIST分化程度的指标 ,同时提示GIST可能起源于向卡哈尔细胞 (ICC )表型分化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神经巢蛋白表达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检测胎鼠及成年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的表达,判明啮齿类哺乳动物脑内神经干细胞存在的可能性及相应的部位。方法:显微手术下采取胎鼠及成年大鼠大脑与皮质下脑组织,间接荧光法标记nestin,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胎鼠脑内普遍存在nestin阳性细胞,成年大鼠脑室旁组织中也存在nestin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bFGF与EGF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条件下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千细胞(NSCs)和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出生4周左右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加入bFGF和EGF,进行诱导分化;对照组不加因子继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巢蛋白(Nestin)单抗、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抗、兔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抗鉴定。结果 实验组诱导7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均有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表达,且3种细胞数量差别有显著性(t=3.266~6.099,P〈0.05)。而对照组细胞仍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无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结论 bFGF、EGF可以诱导BMSCs向NSCs分化,并可调控神经元分化,促进神经元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15.
成年大鼠最后区神经干细胞的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 SOX2)和巢蛋白(Nestin)阳性表达细胞及溴脱氧尿密啶核苷(BrdU)阳性标记细胞在最后区的分布。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6~8周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一组大鼠按照50mg/kg(0.3ml)腹腔注射BrdU,连续3d给药,每天2次;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d后灌注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OX2阳性表达细胞在最后区的腹侧部呈明显的V字形分布,背侧部呈带状分布,中央部散在分布。Nestin阳性表达细胞在最后区的腹侧部呈明显的V字形强阳性分布,中央部呈弱阳性表达。在最后区可见少量阳性BrdU标记细胞。SOX2/BrdU荧光双标染色显示,SOX2阳性表达细胞较密集分布,可见少量SOX2/BrdU双阳性细胞。SOX2/Nestin荧光双标染色显示,SOX2阳性表达细胞较密集分布,可见少量SOX2/Nestin双阳性表达细胞。结论 最后区SOX2及Nestin阳性细胞密集表达,呈明显的区域分布;在最后区内存在少量BrdU阳性标记细胞及SOX2/BrdU和SOX2/Nestin双阳性细胞;最后区可能存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胚胎脊髓生长发育过程中巢蛋白(nestin)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3周~8个月)的人胚胎脊髓中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Nestin阳性细胞在神经上皮贯穿整个发育过程,5周基板、翼板形成后即可见到阳性物,而边缘层6周出现。中央管、基板、翼板、边缘层内nestin阳性细胞达高峰的时间分别是6周、7周、8周、9周,而表达明显减少的时间分别是8周、9周、10周、11周。随着脊髓的发育成熟,灰、白质内nestin阳性产物逐渐减少,而中央管的阳性细胞数至3月后较为稳定。结论:在脊髓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出现时间和达到高峰的时间均不同,提示在脊髓的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并不同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巢蛋白在成年大鼠室周器官细胞的表达,并根据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经心灌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巢蛋白在室周器官细胞的表达.结果:在正中隆起(64.32%±8.55%)、穹隆下器(15.76%±2.16%)、连合下器(40.15%±6.16%)和最后区(28.85%±4.53%)都可见大量的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根据细胞所在位置、大小和形态将其分为5类.Ⅰ类是室管膜细胞,部分室管膜细胞有长10~180 μm的胞突;Ⅱ类细胞较小,细胞及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2个纤细长达20~30 μm的胞突;Ⅲ类细胞胞体较Ⅱ类大,细胞及细胞核不规则,胞质浅染,无胞突;Ⅳ类细胞及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大部分细胞无胞突,部分细胞有长4~15 μm的胞突;Ⅴ类细胞胞体较大,细胞及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3个粗长的突起,并可见2~3级分支,胞突长50~100μm.结论:成年大鼠室周器官有大量巢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有的是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祖细胞,有的是巢蛋白阳性表达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在高血压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探讨该室周器官在高血压发病过程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左旋-硝基精氨酸1、2、3、4周组.制备高血压动物模型,检测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动物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模型制备成功.光镜下观察到高血压初期(1、2周组)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胞体增大,室管膜下细胞排列密集,室管膜下血管扩张.高血压后期(3、4周组)室管膜细胞排列稀疏,室管膜下细胞深染,软膜下血管扩张明显.巢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在高血压初期多出现在正中隆起室管膜下层,在高血压后期多出现在室管膜层.结论: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与高血压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蛋白表达来探讨电针(EA)结合减重步行训练疗法(BWSTT)干预脊髓损伤(SCI)的作用。 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电针组)、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组(电针+训练组)。用美国NYU脊椎冲击损伤仪致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BBB运动功能评分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时间点损伤段脊髓NGF和nestin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BBB评分显著增加,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增加,与电针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治疗组脊髓损伤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NGF和Nestin的表达显著增加,但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电针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内源性NGF和nestin的大量表达来促进神经再生。②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巢蛋白(Nestin)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SFO)中的表达。 方法 成年8月龄SAMP8小鼠设为实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Nestin及SOX2在穹隆下器中的表达,同时设正常老化小鼠SAMR1对照。结果 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呈突起分布,放射丝状表达;实验组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深,丝状结构粗大,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细胞百分比(49.17±7.60)%较对照组阳性细胞百分比(16.33±4.4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染色深浅不一;实验组大部分阳性细胞染色较深,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62.17±20.27)%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36.00±16.20)%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双标染色,对照组SOX2散在分布,其间可见Nestin阳性表达,室管膜下区可见少量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实验组阳性表达强烈,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增多。结论 Nestin及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的表达明显增强,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在一定时期可能引起穹隆下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或分化增强,进而可能影响穹隆下器的神经生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