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449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325篇
特种医学   2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40篇
综合类   806篇
预防医学   32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08篇
  6篇
中国医学   298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在Broca区胶质瘤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Broca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例。术前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重建语言皮质激活区域和皮质下传导通路,术中在唤醒麻醉下通过直接电刺激技术定位语言皮质和皮质下传导通路,并在术中磁共振、实时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引导下行肿瘤切除。根据肿瘤是否侵犯中央前回腹侧部(vPMC)将患者分为未侵犯vPMC(仅侵犯额下回后部)组24例,侵犯vPMC组18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情况和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完成术中语言功能区定位,34例(81.0%)至少有1个阳性定位点;3例(7.1%)在定位过程中出现癫痫局灶性发作。25例患者肿瘤为全切除,17例为非全切除。术后病理学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Ⅱ级者23例,Ⅲ级者14例,Ⅳ级者5例。术后1个月内(近期)16例(38.1%)患者有语言功能障碍,其中12例3个月内恢复,4例(9.5%)未恢复。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84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14例出现肿瘤进展,其中11例死亡。与未侵犯vPMC组比较,侵犯vPMC组肿瘤的WHO级别高(P=0.011),术后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比率高[分别为10/18、25.0%(6/24),P=0.044],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4±5.2)个月、(80.7±3.2)个月]和总生存期[分别为(38.8±5.8)个月、(80.8±3.2)个月]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模态技术联合术中唤醒麻醉治疗Broca区胶质瘤有助于在最大化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的语言功能。其中肿瘤侵犯vPMC比仅侵犯额下回后部者引起近期语言功能障碍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2.
脑功能区手术需要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因此明确各个脑区的功能至关重要。负性运动区或抑制运动区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的大脑皮质区域,但其定位、分布及机制还不明确。负性运动反应或抑制运动反应的理解可进一步完善皮质运动网络的理论,并为功能区病灶的个体化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负性运动区的概念、定位、分布、机制、负性运动网络以及切除后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针对耳穴埋籽、经穴推拿配合头部刮痧治疗暴聋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医院接诊的暴聋患者47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籽和经穴推拿配合头部刮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52.1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耳聋、耳鸣、眩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耳聋、耳鸣、眩晕评分均降低,并且观察组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56.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暴聋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耳穴埋籽、经穴推拿配合头部刮痧治疗,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老年人脑萎缩疾病的关系,探讨血清CysC对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14例脑萎缩组与127例非脑萎缩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头部CT检查对脑萎缩组进行评估,分析血清Cys与脑萎缩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血清CysC对老年人脑萎缩患病的ROC预测曲线。结果血清CysC是老年人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0.030,95%CI 0.007~0.124)。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CI 0.634~0.765),最佳诊断界值为1.09 mmol/L。血清CysC与老年人脑萎缩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1=0.229,P10.05;r2=0.223,P20.05)。结论血清CysC与老年人脑萎缩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并存在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额叶功能区致痫灶切除手术唤醒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例择期行额叶功能区致痫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R组)和芬太尼间断静注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F组),每组各10例,比较2组患者的唤醒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唤醒期间清醒程度(BIS值)和术野质量(VAS评分),并且观察2组患者唤醒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R组唤醒时间明显小于F组(P<0.05),R组唤醒和脑电刺激时血压和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唤醒和脑电刺激时血压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插喉罩,上头架,切皮,唤醒时,脑电刺激时R组血压和心率明显低于F组(P<0.05)。术中唤醒5、10 min,R组清醒程度明显高于F组(P<0.05),2组术野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并发症方面,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额叶功能区致痫灶切除术唤醒麻醉中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吕晔  张文召  何霞 《山东医药》2003,43(35):56-56
众所周知,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多引起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而发生同侧者较少。1992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3679例大脑半球病变患者,其中27例(0.74%)经头部CT或MRI证实病变位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同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脊髓表面血管破裂所致急性出血性脊髓血管病.因其病因较多,如外伤、腰椎穿刺、血液病、抗凝治疗、脊髓动脉畸形、脊髓肿瘤等;起病形式不一,发病特点及其症状因人而异,若出血未进入颅腔,头部CT往往正常,常被误诊,现将3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血氧水平依赖法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fMRI在运动中枢受损老年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顶叶区老年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功能组,对照组行常规MRI检查,功能组手术前后行常规MRI和fMRI。结果术前功能组18例中,由于肿瘤和(或)周边水肿的占位效应引起SMC和SMA功能区均有不同程度移位,术后复查9例功能区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修复。功能组中术后肌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者占15例,与对照组手术前后肌力改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fMRI对老年运动中枢受损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制定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头部结构是决定左心辅助装置(LVAD)流入管道优劣的关键结构,流入管道头部结构对心室及管道内的血液相容性和流入管道插入心尖后的流入口吸壁堵塞影响很大。本文设计了四种不同头部结构的流入管道,建立了这四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流入管道插入心尖的数值模型,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计算流入管道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并对四种管道的回流、涡流等流动情况和压力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喇叭口状流入管道的流速分布均匀,无回流和低速流动区,血液相容性最好,喇叭口状结构还可防止吸壁堵塞的发生;笼状结构的流入管道涡流较严重,容易产生血栓,且心室壁处的低压极易引起心室塌陷。喇叭口状流入管道的血液相容性好且不易发生吸壁,适用于长期使用的LV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