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74篇
  免费   8653篇
  国内免费   2357篇
耳鼻咽喉   328篇
儿科学   759篇
妇产科学   1003篇
基础医学   2641篇
口腔科学   524篇
临床医学   19353篇
内科学   7141篇
皮肤病学   1343篇
神经病学   1494篇
特种医学   6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6篇
外科学   6369篇
综合类   37726篇
预防医学   12534篇
眼科学   549篇
药学   21463篇
  265篇
中国医学   15657篇
肿瘤学   15582篇
  2024年   791篇
  2023年   2872篇
  2022年   2680篇
  2021年   3578篇
  2020年   3407篇
  2019年   3746篇
  2018年   1985篇
  2017年   3530篇
  2016年   3892篇
  2015年   4397篇
  2014年   7336篇
  2013年   7021篇
  2012年   9063篇
  2011年   9397篇
  2010年   8682篇
  2009年   8520篇
  2008年   9531篇
  2007年   8268篇
  2006年   7460篇
  2005年   8061篇
  2004年   6581篇
  2003年   6137篇
  2002年   4848篇
  2001年   4125篇
  2000年   2912篇
  1999年   2302篇
  1998年   1847篇
  1997年   1560篇
  1996年   1441篇
  1995年   1143篇
  1994年   1002篇
  1993年   583篇
  1992年   490篇
  1991年   428篇
  1990年   498篇
  1989年   460篇
  1988年   152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颅内压(ICP)监测下开展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功能良好率70.00%、轻残率23.33%优于对照组的33.33%、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残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理想,在ICP检测下开展大骨瓣减压术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32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SAS 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50%,其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胃肠道、口腔黏膜,分别占52.00%、15.20%、14.40%;共分离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49.04%、革兰阳性菌30株占28.85%、真菌23株占22.11%;logistics回归显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是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通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03-106
目的 研究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挽救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的6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挽救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选择的药物种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予以培美曲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症控制率为66.67%,对照组病症控制率为36.67%,观察组病症控制效果更好;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65.2±3.4)分,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为(51.7±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6,P=0.000);观察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进行挽救化疗中选用培美曲塞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较好的进行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产生的毒副反应较少,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4.
摘 要 目的:分析六君祛痰解毒汤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12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应用单一化疗方案,B组应用单一六君祛痰解毒汤治疗,C组应用化疗+六君祛痰解毒汤联合治疗,三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C组治疗总有效率较B组明显升高(P<0.05),而A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B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A、C组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白细胞计数(WBC)减少、贫血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A组均显著下降(P<0.05)。A组治疗后血清VEGF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B、C组治疗后血清VEGF的水平较A组均显著下降(P<0.05),C组治疗后血清VEGF的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六君祛痰解毒汤治疗可有效改善NSCL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近期疗效,且可有效减少血清VEGF含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示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5.
自噬是真核细胞通过溶酶体对其自身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回收再利用的过程,其在维持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自噬发挥“双面作用”,既可以抗癌也能促癌。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自噬作用密切相关,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对肿瘤细胞造成的应激可通过自噬得以缓解,抵抗治疗,因而自噬抑制剂对于放化疗等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本文就自噬在前列腺癌中发病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前列腺癌的诊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起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在18例患者中,17例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7岁,病变主要累及右侧乳腺(11/18,61.1%)。将其分为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和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两大类。11例(57.6%)PB-DLBCL与7例(42.4%)SB-DLBCL相比,其具有Ann Arbor分期多为Ⅰ-Ⅱ期(P<0.01)、B症状少(P=0.013)、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P=0.041)、骨髓未累及(P=0.043)、完全缓解(CR)率高(P=0.049)等特点。生存分析发现PB-DLBCL患者5年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SB-DLBCL患者(P=0.013)。本研究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居多,生发中心型(GCB)与non-GCB型之间OS无显著差异(P=0.885)。所有获得CR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08)。结论:乳腺DLBCL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右侧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子分型多为non-GCB型。与SB-DLBCL患者相比,PB-DLBCL患者具有Ann Arbor分期早、B症状少、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骨髓未累及、CR率高等特点,并且生存期显著延长。无论是PB-DLBCL和SB-DLBCL,还是GCB型和non-GCB型,获得CR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7.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01-404
目的:探讨miR-23a和Mtss1在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65例为观察组,同期RH患者组织标本35例为对照组,采取实时定量荧光PCR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R-23a和Mtss1在两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3a和Mtss1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观察组淋巴结组织中,miR-23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TSS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93、16.853,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miR-23a和MTSS1表达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12,P<0.01);miR-23a、MTSS1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患者Ann Arbor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IPI评分明显相关(P<0.05);通过对DLBCL患者随访3年发现,miR-23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MTSS1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0、4.842,P<0.05)。结论:miR-23a和MTSS1在DLBCL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且与DLBCL的生存率有关,miR-23a可能是MTSS1的一个靶基因。  相似文献   
78.
摘 要目的:探讨埃克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2 月在洛阳市 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 80 例 采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 80 例采用埃克替尼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 况、毒副反应发生率、疼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 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 评分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埃 克替尼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疼痛情况得以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分析开放外侧裂池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5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60例,GCS评分6~10分,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使用传统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方案,B组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对2组颅内压、ADL评分、GOS评分和电解质紊乱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d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6d颅内压均显著低于A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低钠和低钾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疾病治疗方案时,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