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54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459篇
内科学   20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799篇
预防医学   212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98篇
  14篇
中国医学   393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MRI)技术,观察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脑部默认网络(DMN)的重塑情况,探讨tDCS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中枢机制。 方法 本研究选取PSCI患者18例(PSCI组)和健康受试者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tDCS刺激PSCI组患者的背外侧前额叶,刺激强度2.0 mA,每次20 min,每日1此,每周5 d,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运用rs-fMRI观察PSCI患者DMN的改变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 PSCI患者DMN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降低,左侧海马和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增高。经4周tDCS治疗,患者的MoCA评分[(24.1±2.5)分]显著升高,DMN中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明显增加,左侧海马功能连接较治疗前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PSCI患者后扣带回/楔前叶功能连接程度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PSCI患者存在大脑DMN异常,tDC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能够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MoCA评分,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脑DMN中后扣带回/楔前叶的功能连接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健康飞行人员V1导联T波形态特点,为V1导联T波形态变化的临床应用提供正常参考数据。方法统计分析4120例飞行人员V1导联T波形态和体检鉴定资料,并对492例T波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V1导联T波可呈5种形态:直立(53.76%)、倒置(22.81%)、平坦(12.60%)、双相(7.33%)和双峰(3.50%),并且随着年龄增长,T波直立比例有逐渐减少、平坦和倒置比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P〈0.05);不同次记录的心电图,V1导联T波振幅可有变动,多数变动幅度≤0.10mV,占70.98%(252/355),少数(7.32%)T波甚至可发生极性改变,但无心肌缺血等相关症状出现;健康飞行人员可出现V1的T波〉V5或V6的T波现象,发生率为3.96%(163/4120),40岁以下者多见(占总例数79.14%),并且不同次记录的心电图,V1的T波〉V5或V6的T波表现时有时无,33例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呈阴性。结论健康飞行人员V1导联T波形态多样,并可发生动态变化,判断其临床价值,必须考虑受检者年龄、性别、症状以及冠心病危险因子等因素。  相似文献   
993.
李敬博  林支付 《健康研究》2012,32(1):7-9,81
目的 运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研究红核的空间形态与位置,为脑立体定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先以20只整脑40个红核2mm厚的连续切片为数据源,运用一种特殊的曲面造型法,重建红核的形状,并用逐步逼近法计算红核的内切、外接球.结果 在微机上重建出红核的形状,并获得相关的数据.结论 文章提出的特殊造型法对红核的三维重建切实有效,有助于对脑内神经核团形态位置的精确描述.  相似文献   
994.
多模态显像技术中的PET/CT和SPECT/CT现已广泛用于临床,而PET/MRI也已有商业成机。SPECT灵敏度高,应用基础广泛,其示踪剂适应面广、获取相对容易,SPECT技术与高分辨率MRI相结合的SPECT/MRI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该领域在系统结构设计、图像配准与校正及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多模态纳米分子探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孤独症患者和正常人全脑功能网络的差异。方法 将30例孤独症患者和30名正常人分为两组,行静息态fMRI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自动解剖标记模板分割大脑区域,提取时间序列信号,计算脑区间的相关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计算各种图论指标。对两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孤独症患者全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显著改变,聚类性显著降低,最短路径长度缩短;同时整体效率显著升高,局部效率/模块化和中介中心性降低。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孤独症患者全脑网络功能整合能力升高,而功能分离能力所下降;全脑网络异常有助于理解孤独症患者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96.
【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基因状态的不断研究,IDH1基因突变状态对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从解剖水平、功能水平以及分子水平来评估肿瘤的IDH1突变状态,从而指导临床精确设计治疗方案和为预后评估提供更加准确的影像学信息,进一步提高脑胶质瘤的临床综合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997.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侧小脑Ⅵ区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及其是否与视觉空间功能损伤有关。方法:纳入32例T2DM患者(T2DM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 例健康被试(HC组)行静息态fMRI检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对比左侧小脑Ⅵ区与全脑功能连接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的组间差异,提取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平均值与行为学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HC组,T2DM组患者左侧小脑Ⅵ区与右侧海马旁回/梭状回, 右侧颞中/上回, 双侧楔前叶/右侧中、后扣带,双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中、上回,右侧角回/颞中回/枕中回/缘上回/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减低(单个体素P<0.001,矫正后P<0.05,GRF矫正),未发现功能连接增高的脑区。T2DM组患者左侧小脑Ⅵ区和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与连线测试A(TMT-A)评分呈负相关(r=-0.38,P=0.048)。结论:T2DM组患者左侧小脑Ⅵ区与全脑多个脑区存在异常功能连接,并与视觉空间损伤有关,为进一步了解T2DM视觉空间功能损伤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