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6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45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876篇
预防医学   2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63篇
  6篇
中国医学   158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皮肤光老化的外用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老化是由基因决定的、随年龄而持续改变的复杂现象 ,表现为自然老化和外源性老化。自然老化又称为固有性老化或慢性老化 ,是由遗传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 (如重力、内分泌及免疫功能随着机体衰老的改变 )引起的 ,是自然的必然表现 ,往往难以改变。但外源性的老化与紫外线 (UV)  相似文献   
32.
1990年来,笔者采用《医宗金鉴》麻药方加味泡酒局部外敷,内服自拟益肾活络方,治疗骨质增生症510例,疗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使用犀黄合剂在人为的动物口腔粘膜损害部位已形成溃疡后的组织变化。为临床治疗口腔粘膜溃疡提供研究资料。方法:以犀牛角粉、牛黄粉、碘甘油、地塞米松(简称犀黄合剂)制成酊剂,对运动损害部位进行试验,即将酊剂混悬液涂搽于家兔口腔粘膜已形成溃疡的损害部位,并在投药后的24、48、72、96、120小时分另4取该部位组织在光镜下进行组织变化观察。结果:发现涂药部位24、48小时内可见粘膜上皮呈连续性破坏,表层脱落坏死形成凹陷,溃疡底部结缔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72小时后又出现多形核白细胞和浆细胞浸润,96小时后可见有肉芽组织增生和毛细血管网形成。大约120小时后局部溃疡面可见瘢痕组织达Ⅰ期愈合。结论:该合剂具有清凉解毒、消炎、消肿、腐蚀、烧灼,调节机体自身免疫机制。促进口腔粘膜溃疡的早期愈合和缩短病程,对临床上治疗口腔粘膜溃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碘伏外用治疗烧伤,无刺激性,创面渗出物少,结痂快,感染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我院自2001年起应用0.5%碘伏治疗烧伤创面38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杜广振  程伟 《中医杂志》2006,47(3):207-208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多发生于成年人,发于青少年者临床上并非常见。但是由于青少年腰突症与成年人腰突症在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上不尽相同,因而在治疗方法与辨证用药上亦应有所区别。我们自2000年2月-2004年6月间,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配合针对性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腰突症9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平疣液外用治疗面部扁平疣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2005年7月我院用平疣液治疗面部扁平疣7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是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儿童较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不便,或伴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风温病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络,郁而不散,结于腮颊所致。根据近年来各地的临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38.
由于近年来外用皮质激素的增加,而由此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报导越来越多。由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面部依赖性皮炎已成为皮肤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对于激素依赖性皮炎,两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随导师陈汉章教授于2002-2003年间采用中药治疗本病56例,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9.
笔者2001-2008年,在临床工作中采用麦滋林颗粒外敷结合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0.
维生素E外用消除患儿静脉输液渗漏所致的局部红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科于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将维生素E涂抹于192例因静脉输注多巴胺、甘露醇、氨基酸、清蛋白、丙种球蛋白、氨茶碱及一般液体(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等)渗漏致局部红肿的患儿,消肿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