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10篇
  免费   5059篇
  国内免费   2213篇
耳鼻咽喉   180篇
儿科学   213篇
妇产科学   225篇
基础医学   987篇
口腔科学   803篇
临床医学   7172篇
内科学   3357篇
皮肤病学   1282篇
神经病学   438篇
特种医学   29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195篇
综合类   23598篇
预防医学   4386篇
眼科学   637篇
药学   27728篇
  113篇
中国医学   28657篇
肿瘤学   589篇
  2024年   547篇
  2023年   1755篇
  2022年   1519篇
  2021年   2066篇
  2020年   2111篇
  2019年   2687篇
  2018年   1418篇
  2017年   2416篇
  2016年   2480篇
  2015年   2955篇
  2014年   5153篇
  2013年   4651篇
  2012年   5885篇
  2011年   6224篇
  2010年   5620篇
  2009年   5489篇
  2008年   6045篇
  2007年   5452篇
  2006年   5087篇
  2005年   5325篇
  2004年   4641篇
  2003年   5080篇
  2002年   3903篇
  2001年   3431篇
  2000年   2711篇
  1999年   2146篇
  1998年   1717篇
  1997年   1543篇
  1996年   1414篇
  1995年   1211篇
  1994年   938篇
  1993年   586篇
  1992年   530篇
  1991年   473篇
  1990年   431篇
  1989年   415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分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月治疗的86例不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与艾司唑仑片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寐患者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1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参照组96例患者采用地芬尼多片治疗,观察组96例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老年躁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8例老年躁狂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利培酮口崩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的提高对老年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测定清血八味片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在负离子条件下采用Halo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以0.1%甲酸-10 mmol/L甲酸铵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Scan模式和MRM模式,检测清血八味片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紫草中成分7种、土木香中成分3种、人工牛黄中成分4种、栀子中成分7种、瞿麦中成分7种、甘草中成分12种。结论:该方法快速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清血八味片的质量控制研究,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阿戈美拉汀联合乙哌立松治疗青年慢性紧张性头痛(Chronictention-typeheadache,CTT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青年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依据是否倒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乙哌立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PSQI)评估治疗6周后两组的头痛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倒班人员的入组前PSQI的总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及睡眠障碍因子分高于非倒班人员;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倒班患者疗效优于非倒班患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阿戈美拉汀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通过研究滋胃消痤汤配合隐形针灸治疗痤疮胃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皮肤科痤疮属胃阴虚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维胺酯胶囊治疗组(对照组)38例、滋胃消痤汤治疗组(中药治疗组)39例、滋胃消痤汤配合隐形针灸治疗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组(综合治疗组)39例。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维胺酯胶囊内服治疗;中药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滋胃消痤汤内服治疗;综合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滋胃消痤汤内服,并结合隐形针灸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皮损症状、生存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的皮损症状比较,综合治疗组皮损症状显著低于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皮损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综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胃消痤汤配合隐形针灸治疗痤疮胃阴虚证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NEC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维持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喂养。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激素水平(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患儿康复情况(症状改善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29/38),观察组为94.74%(36/38),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提高,观察组患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法可有效提高NEC临床疗效,提高胃肠激素水平,加快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30.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体外循环外科治疗主动脉弓缩窄手术特点,探讨治疗主动脉弓缩窄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左后外侧开胸行主动脉弓缩窄矫治术的患儿8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I组:62例,平均年龄12.2(6.0,37.3)个月;体质量(11±5.4)kg;采用主动脉端端吻合术。Ⅱ组:18例,年龄18.7(8.5,35.7)个月;体质量10.8(7.4,14.2)kg;采用左锁骨下动脉翻转补片成形术。观察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以及诊断、主动脉狭窄段部位、狭窄段长度、狭窄段内径等分布,并记录术前、术后上下肢收缩压峰值压差、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随访上下肢血压等一般情况。结果:I组主动脉狭窄段长度(9.93±4.8)mm,最狭窄处内径(2.84±0.49)mm,II组狭窄段长度15(10,20)mm,最狭窄处内径(3.33±0.59)mm,两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9(6.6,16.4)h、ICU滞留时长37.2(20.6,70)h,II组分别是14.5(7.5,21.4)h、45.2(20,93.9)h,I组患儿带管时间更短(P<0.05); I组中并发乳糜胸1例,II组中并发左侧气胸1例,两组均未见出血、死亡等并发症;余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狭窄段较短的患者可行主动脉端端吻合,而狭窄段较长,且狭窄内径不过窄可以选择左锁骨下动脉翻转补片成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