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04篇
  免费   1194篇
  国内免费   528篇
耳鼻咽喉   312篇
儿科学   173篇
妇产科学   159篇
基础医学   1031篇
口腔科学   840篇
临床医学   4795篇
内科学   1711篇
皮肤病学   1092篇
神经病学   1258篇
特种医学   17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4179篇
综合类   10497篇
预防医学   2079篇
眼科学   461篇
药学   4102篇
  46篇
中国医学   4102篇
肿瘤学   745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568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694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571篇
  2016年   741篇
  2015年   983篇
  2014年   1726篇
  2013年   1842篇
  2012年   2498篇
  2011年   2548篇
  2010年   2305篇
  2009年   2096篇
  2008年   2699篇
  2007年   2413篇
  2006年   2260篇
  2005年   2451篇
  2004年   1874篇
  2003年   1685篇
  2002年   1371篇
  2001年   1173篇
  2000年   871篇
  1999年   679篇
  1998年   575篇
  1997年   535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398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常r见庆病。笔者自2000年以来应用直腰旋转扳法配合骶管封闭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腰椎形态结构变化对峡部裂性滑脱及小关节退变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非种子区域分割方法”及非平行“最佳切割平面”等一系列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精确建立包括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改变的L4~L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在2700N轴向压缩载荷条件下,分别对各有限元模型的峡部、小关节应力、小关节接触力以及椎间盘负载进行测试。结果:压缩载荷下,腰椎活动节段峡部、小关节等效应力及小关节接触力随椎间盘高度的减小而减小,随小关节角的增大而增加,随椎间盘前凸角的增加而减小。结论: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等形态结构变化对腰椎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峡部、小关节应力及小关节接触力有明显的影响。提示腰椎峡部应力性骨折及小关节退变的发生与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等解剖形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3.
孙超锋  李学拥  冯剑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42-4042
患者女,19岁,因右背部肿块溃烂疼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右背部红肿疼痛.肿块起初呈核桃大小.在外院诊断为“痫”,给予肌肉注射抗生素,局部外敷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肿块逐渐增大并破溃,有淡黄色渗出,创面逐渐增大。病程中无明显发热。查体:一般状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右侧背部肩胛下处有一6cm×5cm的溃疡区,边界清楚.创面有肉芽生长,呈菜花样,触之易出血。胸部CT:双肺未见异常,纵隔内可见大小8mm的淋巴结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6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治疗。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球囊扩张支架。结果术后11例患者恢复正常管径;5例患者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均小于2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16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65.
6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自2003-06~2005-07应用经验方平肝益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75例,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随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29岁,沿海渔民。2年前因车祸挤伤舌尖。创口愈合后发现舌尖有一较小的硬块,当时未引起重视。随时间推移,硬块呈进行性长大,来院就诊。查体:舌尖偏左侧有一膨大肿物,呈椭圆形,约2 cm×3 cm大小。触诊质硬,表  相似文献   
68.
69.
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所致。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头位及体位变化引起的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笔者从2002年3月-2006年7月应用尼奠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3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眩晕,伴头痛、恶心、呕吐、运动或感觉障碍、意识或视野障碍、心悸震颤、纳差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我院结合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现代检查手段以及临床表现特点,认为其发病机制有别于中医以往认为的一般“眩晕”的概念,强调“气虚血瘀”的病机关键,采用大剂量黄芪注射液与血栓通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治疗组42例,男26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