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2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204篇
基础医学   218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1480篇
内科学   925篇
皮肤病学   148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2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33篇
综合类   2882篇
预防医学   939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301篇
  8篇
中国医学   601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46篇
  2008年   694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631篇
  2005年   654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61.
目的对二氧化碳吸入、屏气及过度换气等3种不同的脑血管反应性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拟为临床应用探索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方法。方法7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技术常规检测颅底及颈部各动脉,然后分别进行二氧化碳吸入试验、过度换气试验和屏气试验,记录试验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数据和趋势,检测脑血管反应性。结果吸入二氧化碳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增加率为(44.86±10.18)%;过度换气时,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于过度换气20~30s后降至平台期,平均下降率为(33.63±8.62)%,直至过度通气结束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70例受试者平均屏气时间为(41.66±9.51)s,其中男性屏气时间(42.05±9.23)s,女性(40.63±10.47)s,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屏气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增加率为(46.53±11.83)%;平均屏气指数为1.16±0.37;屏气后血流速度增加率和屏气指数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865,P<0.01);当屏气时间>30s时,无论采用屏气后血流速度增加率或屏气指数作为分析指标,均可准确地反映脑血管反应性变化。对二氧化碳吸入试验、过度换气试验及屏气试验3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显示,过度换气试验与二氧化碳吸入试验、屏气试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氧化碳吸入试验与屏气试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碳吸入试验、屏气试验和过度换气试验均可有效地评价脑血管反应性,其中以屏气试验评价脑血管反应性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62.
63.
一起建筑工人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起建筑工人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110024)吴丽侬,刘德芝,徐志洪沈阳市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罕见的多人急性CO2中毒事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中毒经过1993年7月30日下午2时20分,某工程队木工李某在4号楼地下...  相似文献   
64.
65.
经皮气体测定是一种非损伤性的监测皮肤功能的有效手段,但易受某些变量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其在皮肤科临床及研究应用,皮肤厚度,角质层及其屏障功能的损伤,血管反应性,动脉血气浓度,皮肤和环境温度是影响经皮气体通量的重要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方法学的标准化及确定具体的指导原则可以改进这一有意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6.
硬膜外阻滞时鼻咽导管法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7.
牙菌斑是黏附在牙表面的一种生物膜,由细菌和基质构成,是以整体方式生存的微生物生态群体,牙菌斑中的细菌凭借生物膜这种独特结构紧密黏附在一起,能抵抗宿主防御功能和外界有害因子的灭杀作用。其形成过程为:牙齿清洁后数分钟内表面形成一种获得性膜,是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到牙面所致,该薄膜质地均匀透明,不具备结构特征,2小时可厚达100μm,24—48小时增厚至400μm。形成3小时左右,即可有细菌移居于其上,开始是单个细菌出现在获得性膜上,之后以平均3—4小时更新一代的速度繁殖,24小时便可形成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牙菌斑。牙菌斑形成的速度和成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口腔卫生情况、唾液质量、牙表面光洁度、局部pH值、氧和二氧化碳张力、饮食成分、细菌之间的依赖协同或竞争拮抗等。  相似文献   
68.
不同年龄段人群乳糖酶缺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糖是奶类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食入的乳糖必须经小肠的乳糖酶水解才能被吸收.人类在先天此酶并不缺乏,断乳后此酶活性降低.随着年龄增长,许多原因可造成此酶缺乏,导致食入含乳糖的奶制品不能被消化吸收.未消化的乳糖到达末段回肠和结肠时,一部分被肠内细菌发酵为乳酸、丙酸、丁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有机酸可使渗透作用加强,促进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69.
超声心动图对PDA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心动图对PDA的诊断安徽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安徽省立医院吕世勤动脉导管末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可用外科手术彻底治愈的先心病,近年来可以用导管栓塞法治疗。如听其自然可发展为肺动脉高压、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及动...  相似文献   
70.
本文观察了64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心、肝、肾、胰腺等多脏器功能受损伤情况,显示肺心病急发期多脏器功能抽害程度与血氧分压降低、CO2潴留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