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69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610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36篇
  2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能使重度颅脑损伤病人(severe brain injury,SBI)度过伤后一周颅内高压状态及减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脑组织的继发损害就可降低SBI病人的病死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62.
患者中心供氧吸氧结束,氧气流量表与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舒氧宝)连接处需贴瓶口贴保护,但易脱落,致其处于暴露状态,存在安全隐患.鉴此,笔者设计并与厂家联系生产了与氧气流量表配套的螺母,解决了上述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
为解决目前普遍使用的氧疗设备中湿化液染菌为病人带来的安全问题、气过水声产生噪音对病人睡眠的影响及吸氧过程中出现的咽部不适感,应用零感OT-MⅡ型一次性使用加湿吸氧管,它以无任何噪音湿化、彻底解决输氧系统导致的交叉污染、减轻临床护理工作负担等特点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4.
在全身麻醉插管前实施吸氧去氮法可以增加氧储备,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无通气期安全时限(DSA)是停止通气到指尖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90%的时间。吸氧去氮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氧气并换走肺内氮气,有时也称作预充氧,在有效的预充氧前提下,患者可以忍受更长的呼吸暂停时期,对患者进行全麻诱导后可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建立安全的人工气道。此项技术对未预计到的困难通气、困难插管患者有着非常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21-4123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急性I型呼吸衰竭患者103例,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高流量吸氧组患者49例和无创通气组患者5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28d后的插管率和脱机天数,90d时患者死亡率。结果在治疗28d后,高流量吸氧组患者插管率为43%,而无创通气组为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吸氧组28d脱机天数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90d死亡风险比:高流量吸氧组与无创通气组为0.48(0.31~0.7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急性I型呼吸衰竭,高流量吸氧组和无创通气组28d插管率无明显不同;但高流量吸氧组患者脱机天数更高,90d死亡率更低。  相似文献   
66.
陆影  吴娇娇  董正惠 《护理研究》2012,26(14):1299-1300
[目的]探讨长期吸氧病人一次性吸氧管的细菌污染情况.[方法]对呼吸科长期氧疗住院病人37例,于吸氧第1天~第7天采样并监测一次性吸氧管的细菌污染情况.[结果]不同时间段一次性吸氧管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01,P<0.001).共采集37例病人107份标本,其中阳性标本28份,占26.17%,一次性吸氧管使用24h内污染率为56.75%.[结论]长期吸氧病人一次性吸氧管24h内易被污染,建议加强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内芯的消毒管理,从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低流量吸氧联合薄膜袋罩口鼻在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救护车接诊的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按月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250 ml,嘱减慢呼吸,同时进行心理疏导。观察组33例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250 ml,低流量吸氧联合薄膜袋罩口鼻干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半小时后呼吸频率、半小时内症状缓解患者的例数。结果干预半小时后患者平均呼吸频率对照组为24.53次/分钟,观察组18.76次/分钟,t=6.5168,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半小时内症状缓解患者对照组20例,观察组29例,两组比较,X2=4.08,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低流量吸氧联合薄膜袋罩口鼻干预在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有效吸氧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氧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有效吸氧健康指导,对照组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并观察2组患者教育前后吸氧的依从性及缺氧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吸氧依从性10h 以上84.0%优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血气分析 PO2(≥80mm Hg)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缺氧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强有效吸氧的健康指导能增进患者吸氧的依从性,坚持按时正确吸氧,有效改善缺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老年住院患者使用一次性除菌吸氧管与传统吸氧装置在吸氧舒适度有无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58例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意识清楚,且需要持续低流量吸氧,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先后交替给予2种吸氧装置进行氧疗,2周后进行自评。比较2种氧疗的舒适度。结果使用一次性使用除菌吸氧管进行氧疗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使用传统装置吸氧的患者(P<0.01),在吸氧气味、湿润度、管道顺应性、噪声、口咽部感觉、全身感觉等6方面均优于传统装置吸氧(P<0.01)。结论一次性除菌吸氧管优于传统吸氧装置,且能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吸氧舒适度。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弥散吸氧对移居高原人员缺氧应激、血氧饱和度以及人体代谢过程的影响,阐明新型供氧方式的抗缺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移居海拔3 540 m高原某地1年以上的10名高原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新研发的弥散供氧住宿方舱为实验场所,研究对象在住宿方舱内连续弥散吸氧3d,2 h/d.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吸氧前后生理指标、血常规指标及血浆代谢谱的变化.结果 ①研究对象在住宿方舱内弥散吸氧期间,第1天舱内氧浓度为(22.85±0.36)%、第2天为(22.52±0.76)%、第3天为(22.57±1.05)%.②研究对象吸氧后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脉率明显下降(P<0.01);血压吸氧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研究对象吸氧后共有44种代谢物发生了显著改变(VIP>1,P<0.05).其中,正离子模式下鉴定出18种,负离子模式下鉴定出26种.发现主要有4条代谢通路发生了明显变化[impact>0.05,-log1o(P) >1.3].结论 通过弥散供氧方式吸氧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心肺供氧能力,有效缓解高原缺氧寒冷环境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