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88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8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3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软件进行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及核心共现网络分析。结果:纳入344篇文献,涉及头针处方110首,穴位95个,频次≥8次的穴位15个,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频次≥5次的处方10首,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单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使用频次最多的多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涉及5条经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督脉。聚类分析获得3个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获得4组关联穴位。核心共现网络分析显示,单穴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两穴关联程度最高的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结论:临床上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遵循通督调神、醒脑开窍等治法,既能充分发挥腧穴协同增效作用,又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2.
按时取穴针灸治疗临床研究主要是指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以及飞腾八法等多种按时取穴针灸疗法以治疗不同疾病,尤其是对急性痛证采用按时取穴针灸治疗,疗效颇佳.近10年来,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灵龟八法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百症赋》取穴配方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症赋》是古代以歌赋形式论述针灸取穴配方的一篇文章 ,因涉及到的病症繁多 ,故以《百症赋》命名。限于歌赋形式 ,其取穴较为简练 ,处方多以 2穴组成 ,少数处方仅有 1个穴位。尽管其处方较为简练 ,但却很好地阐述了针灸治疗的取穴配方规律 ,为临床取穴配方带来很多启示。现就《百症赋》取穴配方特点探讨如下。1 取穴范围广泛《百症赋》共计有 93个处方 ,其中包括单穴处方 16个 ,双穴处方 77个 ,总计取穴 170穴次。如果去除掉穴位重复取用的情况 ,实际取用穴位 15 7个。这 15 7个穴位均为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所属的经穴范畴 ,占全部 361个…  相似文献   
34.
35.
夹脊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中风2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夹脊穴为主(颈2~7夹脊,腰1~5夹脊,肺、心、膈、肝夹脊)配合辩证取穴(阴虚风动:百会、双太冲、双太溪;气虚血瘀:双足三里;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双支沟、丰隆。随肢体部位配穴:上肢:天宗、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三阴交)治疗中风病200例,并与传统治疗方法取阳明经穴为主(合谷、曲池、肩髁、足三里、解溪、梁丘、骼关、阳陵泉、外关)作对照,结果治疗组200例中,基本痊愈82例,显效76例,  相似文献   
36.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针灸专书 ,历来为医家所崇。笔者在其理论指导下 ,取涌泉穴行烧山火法用于临床 ,收效迅速 ,现将学习和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理论依据《针灸甲乙经》中曰 :“肾出涌泉 ,涌泉者 ,木也 ,一名地冲 ,在足心陷者中 ,屈足卷指 ,宛宛中 ,足少阴之所出也 ,为井。刺入三分 ,留三呼 ,灸三壮”。腰痛大便难 ,涌泉主之”。“少腹中满 ,小便不利 ,涌泉主之”。“风入腹中 ,挟脐急 ,……足不践地 ,涌泉主之”。2 取穴与操作取涌泉穴常规消毒 ,以 30号 1 .5寸毫针刺入 0 .8~ 1寸 ,按烧山火手法“三部九候”针尽其数 ,以有…  相似文献   
37.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文献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建军 《中国针灸》2003,23(10):621-624
根据近10年所发表的针灸现代文献,对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特点、针灸治疗规律、疗效进行评价,并对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8.
不同取穴治疗肩周炎疗效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晓虎  谢昆  谢晓焜 《中国针灸》2003,23(11):656-658
目的 :探讨治疗肩周炎的不同取穴方法。方法 :治疗组 50例 ,通过动诊结合局部组织解剖与病灶特点取穴 ;对照组 41例 ,采用传统循经取穴的方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66 0 % ,愈显率90 0 % ;对照组治愈率 34 1 % ,愈显率 73 1 %。两组治愈率及治愈者所需疗次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愈显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动诊及局部组织解剖特点相结合的取穴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9.
针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常采取对症治疗,治愈率不高,且停药后易复发。笔者采用针刺疗法观察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2例病人,均为我院1999年7月~2001年7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2年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标准[1]。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年龄27~71岁,平均42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73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天鼎穴、膈俞穴。每日1次,留针30min。针天鼎时,直刺1.0~20寸,中等量刺激,有向胸膈部放射感为佳。针膈俞时,直刺,…  相似文献   
40.
治痿独取阳明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痿与取阳明的关系。方法:从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着手,研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于临床辨证中,“独取阳明”是治痿的重要治则,但不是唯一治法。应针对其病因病机,早、中、晚期之别辨证论治。其于推拿与针灸临床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结果:取阳明,对痞痿的康复很有价值,但临床宜灵活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