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65篇
  免费   3754篇
  国内免费   1538篇
耳鼻咽喉   246篇
儿科学   434篇
妇产科学   694篇
基础医学   2402篇
口腔科学   677篇
临床医学   10982篇
内科学   5474篇
皮肤病学   341篇
神经病学   848篇
特种医学   15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3456篇
综合类   16398篇
预防医学   9763篇
眼科学   230篇
药学   6565篇
  123篇
中国医学   4190篇
肿瘤学   659篇
  2024年   702篇
  2023年   2637篇
  2022年   2054篇
  2021年   2471篇
  2020年   2321篇
  2019年   2022篇
  2018年   1053篇
  2017年   1571篇
  2016年   1784篇
  2015年   1992篇
  2014年   3251篇
  2013年   3284篇
  2012年   4296篇
  2011年   4421篇
  2010年   4155篇
  2009年   3565篇
  2008年   4319篇
  2007年   3510篇
  2006年   2813篇
  2005年   2991篇
  2004年   1873篇
  2003年   1509篇
  2002年   1062篇
  2001年   915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534篇
  1997年   453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6 毫秒
21.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33-1035
目的探讨不同肾盂压力下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感染性肾结石患者共178例,按照经皮肾镜不同通道及肾盂压力分为标准通道低压组、标准通道高压组、微通道低压组、微通道高压组。比较四组的手术情况、肾功能改变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标准通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微通道组(P<0.05),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微通道低压组与标准通道低压组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高压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标准通道低压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微通道低压组(P<0.05)。3标准通道低压组的Ⅰ期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尿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余三组,肾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4标准通道高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微通道低压组、标准通道低压组(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低肾盂压力下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疗效最佳,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调节颈前路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套囊压力能否减少患者撤机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择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及融合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控制套囊压力组(K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控制套囊压力组在手术过程中控制套囊压力在安全范围,对照组患者仅监测套囊压力。结果:对照组患者套囊压力手术过程中明显升高,控制套囊压力组患者撤机后咽喉疼痛的发生明显降低。结论:调节颈前路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套囊压力在安全水平能减少其撤机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3.
24.
高中设 《医学综述》2015,(2):338-339
目的探讨氧合指数与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行有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5例,其中死亡28例,设为死亡组,存活47例,设为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行有创通气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Ⅲ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治疗1、3、7 d后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p 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行有创通气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1 d后Pa O2/Fi O2、Pa CO2及p 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7 d后Pa CO2和p H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组患者治疗3、7 d后Pa O2/Fi O2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1、3、7 d)的Pa O2/Fi O2和Pa 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合指数与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治疗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评价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5.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 CCO)技术是一项经肺温度热稀释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联合应用的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尤其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传统容量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相比,其容量性指标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能更准确、可靠地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从而实施精细、优化的液体管理,在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方面展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26.
目的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性失眠发病率逐年增加。本研究观察普通针刺与揿针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6-01-01-2018-02-28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针灸科门诊收治的60例老年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揿针疗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30例。取穴均为安眠穴、内关穴、心俞穴、肾俞穴和太溪穴,均每周治疗2次,治疗4周。4周后及随访1个月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临床疗效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揿针疗法组入睡时间得分为(1.07±0.29)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18±0.38)分,t=9.832,P=0.025;揿针疗法组睡眠时间得分为(0.89±0.62)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28±0.48)分,t=11.321,P=0.031;揿针疗法组睡眠质量得分为(1.65±0.78)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73±0.61)分,t=18.341,P=0.027;揿针疗法组睡眠障碍得分为(1.11±0.49)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48±0.48)分,t=10.441,P=0.025;揿针疗法组睡眠效率得分为(1.39±0.46)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48±0.49)分,t=12.339,P=0.036;揿针疗法组日间功能得分为(1.05±0.58)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1.63±0.59)分,t=8.341,P=0.038;揿针疗法组PSQI总评分为(6.81±1.59)分,低于普通针刺组的(8.86±1.92)分,t=9.319,P=0.032。揿针疗法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普通针刺组的73.33%,Z=-2.425,P=0.015;随访1个月后,揿针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普通针刺组的63.33%,Z=-2.295,P=0.022。结论揿针疗法相比较普通针刺更能改善老年性失眠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可维持至随访1个月。  相似文献   
27.
28.
随着压力性损伤的研究重心逐渐向细胞水平转移,发现力学因素下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在压力性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综述力学因素下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评估以及预防管理。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更为深入地认知,从而推动压力性损伤研究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9.
目的:依据现有临床证据评价低能量冲击波(LI-ESWT)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有关LI-ESWT治疗E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来自8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595例ED患者,其中LI-ESWT治疗组362例,对照组2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I-ESWT治疗可显著提高ED患者的IIEF评分[WMD=1.70, 95%CI (0.44, 2.96),P=0.008]和勃起硬度分级(EHS)[RR=11.72, 95%CI (5.13, 26.80),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LI-ESWT治疗后随访4周和24周ED患者的IIEF评分均显著提高[WMD=1.43, 95%CI (0.10, 2.75),P=0.03; WMD=3.09, 95%CI (1.49, 4.68),P=0.000 2];LI-ESWT治疗10~12次ED患者的IIEF评分显著提高,而治疗5~6次IIEF评分并未显示出明显增加[WMD=1.81, 95%CI (0.31, 3.31),P=0.02; WMD=1.88,95%CI (-2.10, 5.86),P=0.35];基线IIEF≥12分ED患者LI-ESWT治疗后IIEF评分明显增加而基线IIEF≤11分治疗后IIEF评分并未显示出明显增加[WMD=2.13, 95%CI (0.51, 3.75),P=0.01; WMD=1.04, 95%CI (-0.96, 3.03),P=0.31]。8项研究报告了LI-ESWT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LI-ESW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其可明显改善ED患者的IIEF评分和EHS分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与展望,为其临床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在临床中应用的现状进行概述,从压力与压力性损伤之间的关系、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研究现状、对护理管理的启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认知,提高患者翻身的依从性并为减压装置的选择提供依据。结论 目前国内对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评估该系统在更长的时间和多种护理环境下,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作用,以及评估该系统是否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实用性。本综述对上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及实践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