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78篇
  免费   8499篇
  国内免费   3562篇
耳鼻咽喉   1038篇
儿科学   1601篇
妇产科学   1714篇
基础医学   5402篇
口腔科学   1061篇
临床医学   38056篇
内科学   14596篇
皮肤病学   724篇
神经病学   11272篇
特种医学   59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8篇
外科学   21572篇
综合类   68567篇
预防医学   17121篇
眼科学   3870篇
药学   32448篇
  396篇
中国医学   22863篇
肿瘤学   3764篇
  2024年   1408篇
  2023年   5042篇
  2022年   4317篇
  2021年   5674篇
  2020年   5444篇
  2019年   5665篇
  2018年   2599篇
  2017年   4927篇
  2016年   5513篇
  2015年   6091篇
  2014年   12182篇
  2013年   11658篇
  2012年   15141篇
  2011年   15806篇
  2010年   14885篇
  2009年   13701篇
  2008年   18218篇
  2007年   16776篇
  2006年   14558篇
  2005年   17781篇
  2004年   11322篇
  2003年   10470篇
  2002年   7373篇
  2001年   5223篇
  2000年   3920篇
  1999年   3357篇
  1998年   2632篇
  1997年   2095篇
  1996年   1785篇
  1995年   1491篇
  1994年   1319篇
  1993年   753篇
  1992年   675篇
  1991年   672篇
  1990年   453篇
  1989年   448篇
  1988年   199篇
  1987年   179篇
  1986年   134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4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经验。结果 4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11例(25. 6%),无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脑脊液漏、感染及伤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经对症处理均治愈。结论术前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预案,术后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是防控前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术后引起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某院就诊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术后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略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患者谵妄发生率较低,谵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83.
探讨将临床路径引入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形成临床医学教学路径,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激增的压力下保证教学质量的同质化。将PDCA循环引入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在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路径质量的同时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以促进医学类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7例为观察组,87例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25)与(1.32±0.34),P<0.01],CXCL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47±3.26)与(7.37±1.06),P<0.01]。血清中miR-34b表达下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0,95%置信区间(CI):0.9772~0.9988。血清中CXCL12表达上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的预测价值要优于miR-34b。miR-34b在不同梗死灶最大径和有无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和饮酒史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miR-34b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CXC...  相似文献   
85.
【摘要】虽然早期筛查和手术治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许多症状仍以集群的形式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学术界将这类症状集群称为症状群。中医药在改善结直肠癌术后各阶段患者复杂症状上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临床评价仍存在争议。该文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症状群和中医证型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内在联系,为更好地评价中医药在该类患者中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比较A~2DS~2评分和AIS-APS评分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SAP)方面的表现。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云南省中医医院住院的2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用于评估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性能,包括A~2DS~2和AIS-APS。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评估每种风险模型在预测SAP方面的表现。结果:31例患者发生SAP,发生率为15.5%。在预测SAP时,A~2DS~2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798,在截止值为7时,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总和最大化(敏感度=77.0%,特异性=84.3%);AIS-AP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在截止值为11时,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总和最大化(敏感度=88.6%,特异性=73.8%)。AIS-AP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2DS~2评分(P=0.046)。结论:AIS-ASP模型是根据常规收集的数据预测SAP的有效工具,在与A~2DS~2模型比较中,显示出极佳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石菖蒲抗癫痫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检索石菖蒲有效成分及主要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癫痫疾病的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7.1和 String绘制石菖蒲-癫痫靶点互作关系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石菖蒲主要有效成分与癫痫相关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戊四唑诱导的癫痫模型初步评价石菖蒲提取物及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作用。结果 由 TCMSP 筛选得到4个有效成分及76个主要靶点。癫痫疾病以“Score”大于1.5分进行筛选得到3685个靶标。GO富集分析得到BP条目10个,细胞CC条目9个,MF条目10个(P<0.01),主要涉及核受体活性、离子通道活性、激素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蛋白激酶活性、钙调蛋白结合等。KEGG 富集得到14条通路,主要涉及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桉脂素、山奈酚和8-异戊烯基山奈酚与癫痫关键靶标GABRA2、PPARG等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水提取物及主要潜在有效成分桉脂素和山奈酚在PTZ致小鼠癫痫模型上显示出较好的抗癫痫活性。结论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石菖蒲提取物和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活性,并且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其抗癫痫作用机制,发现石菖蒲可通过多个成分如桉脂素、山奈酚、8-异戊烯基山奈酚,多靶点如GABAA、PPARG等,多条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对机体产生协调效应从而抑制癫痫的发作。该研究提示石菖蒲治疗癫痫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为石菖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PD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模拟TEAS治疗,观察组为TEAS治疗,采用经皮电刺激对相应穴位或模拟穴位进行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胃容受性、胃排空以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共52例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指数量表(D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初始饱腹感量(ISV)以及最大耐受量(MT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频段(H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低频段/高频段(LF/HF)显著降低(P<0.05);PD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DS患者在...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减压不适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普外科就诊的手术患者,共9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为胃肠减压的过程中做好综合护理工作有助于不适症状的缓解和手术效果的提升,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