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80篇
  免费   3265篇
  国内免费   2025篇
耳鼻咽喉   270篇
儿科学   423篇
妇产科学   682篇
基础医学   3081篇
口腔科学   245篇
临床医学   14452篇
内科学   8691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4055篇
特种医学   62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0篇
外科学   7611篇
综合类   27050篇
预防医学   4068篇
眼科学   553篇
药学   10499篇
  182篇
中国医学   4628篇
肿瘤学   1923篇
  2024年   391篇
  2023年   1757篇
  2022年   1503篇
  2021年   2035篇
  2020年   1968篇
  2019年   2155篇
  2018年   939篇
  2017年   1806篇
  2016年   2049篇
  2015年   2350篇
  2014年   3954篇
  2013年   4016篇
  2012年   5086篇
  2011年   5544篇
  2010年   5091篇
  2009年   4845篇
  2008年   5662篇
  2007年   5426篇
  2006年   4943篇
  2005年   5025篇
  2004年   4060篇
  2003年   3926篇
  2002年   3400篇
  2001年   3025篇
  2000年   2301篇
  1999年   1943篇
  1998年   1765篇
  1997年   1459篇
  1996年   1402篇
  1995年   1165篇
  1994年   971篇
  1993年   667篇
  1992年   549篇
  1991年   512篇
  1990年   376篇
  1989年   364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91.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手术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髌前和胫骨上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介绍皮瓣切取手术方法的改进. 方法 2003年5月- 2005年8月,在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带蒂皮瓣修复的基础上,改进穿支皮瓣切取方法治疗16例髌前或胫骨上端伴骨或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4~59岁.髌前区9例,合并骨折4例;胫骨上端7例,合并骨折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 4.5 cm×3.0 cm~6.5 cm×5.5 cm.先从皮瓣近侧显露血管蒂,顺行向下分离至皮瓣的穿支血管,以其为中心切取皮瓣.皮瓣切取范围 5.5 cm×4.0 cm~7.5 cm ×6.5 cm.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4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有小的皮缘表浅感染,经换敷料2周左右逐渐愈合.全部获随访 11个月~3年半,平均 2.1 年.局部骨折均在 14~18 周愈合,皮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功能恢复较满意.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功能障碍. 结论 采用顺行法先显露血管蒂再找穿支的方法,较逆行法先切开皮瓣找穿支再显露血管蒂的方法操作更为简便,避免了先切皮瓣对穿支血管的误伤.  相似文献   
992.
Becauseofvariousthrombolyticagentsnowavailableassociatedwithlowthrombolyticspecificity ,largedoserequiredforclinicaltreatment,andperplexingsideeffectofhemorrhage ,westudiedthethrombus targetedliposomeswhichhavespecificaffinitytoactivatedplatelets .WithtetrapeptideRGDSasthehomingdevice ,theobtainedliposomescanspecifi callyrecognizethereceptorGPIIb IIIaoftheactivatedplateletsinthrombus ,bywhichthrombustargetabilityisachieved .Thefollowingpartsareincludedinthestudy .Eggphosphatidylcholine (E…  相似文献   
993.
病人女,67岁。因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于2006年9月入院。急诊行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第7天出现肺梗死,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mg/d皮下注射,华法林片3mg/d口服,未经溶栓治疗。病人咯血、胸痛、呼吸困难逐渐好转。术后第14天停用克塞及华法林。  相似文献   
994.
动脉导管是在主动脉弓与肺动脉之间相连的管道。在胎儿时期,胎儿循环系统依赖其存在,但在出生后应自然闭合,如未能闭合,则存留一个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道,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10%。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胸后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与结扎,创伤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5.
颜江  王瑞 《山西中医》2007,23(4):35-3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主要给予西比灵、葛根素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口服;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7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临床控制12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96.
胸主动脉血栓引起的全身多发栓塞十分罕见 ,我院于2 0 0 4年 2月 1 3日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患者男 ,5 2岁 ,因腹痛 1 0d ,黑便 5d入院 ,入院前 3个月出现右下肢无力、跛行 ,未行诊治。入院体检 ;WBC 1 3 9,中性 78 4 1 %,PLT 35 6 8,FIB 974 92  相似文献   
997.
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严重脑卒中导致意识障碍或昏迷在临床相当常见。对重症的昏迷状态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诊断有时比较困难 ,但却非常重要。首先应了解可能发生意识障碍的脑卒中综合征及其类型和特点 ,进而寻找辅助诊断证据 ,并进行鉴别诊断。1 可发生意识障碍的脑卒中及类型1.1脑梗死 大脑前动脉主干、皮层支及深穿支闭塞 ,以及大脑后动脉闭塞通常不出现意识障碍 ,脑梗死伴发意识障碍常见于以下临床综合征。1 1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如颅底动脉环完整可完全代偿供血 ,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否则可导致大脑前 2 …  相似文献   
998.
唐林青  郑云海 《现代保健》2009,(36):163-164
目的 探讨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果75例患者按临床再通指标判断为血管再通,再通率为78.1%,其中符合2项指标的有16例(21.3%),符合3项34例(45.3%)符合4项25例(33.3%)其中发病≤3h再通率为89.2%,发病3—6h的再通率为84.6%,发病6~12h的再通率为78.6%。梗死部位:前间壁33例再通率为44%,前壁29再通率为38.7%,下壁25例再通率为33.3%,下壁+右室5例再通率为6.7%,全部病例未发现有低血压及过敏反应,无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发生。结论在不能开展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应用链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仍然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9.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包括:肝动脉栓塞化疗、全身化疗、放疗、瘤内无水乙醇注射以及射频毁损等。结论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不仅为肝移植患者赢得了手术时间,而且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00.
荆志成  邓可武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932-1934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已渐成为国内医学界的共识。不仅其本身致残率与致死率均很高,且可使原发疾病预后更为恶劣,是我国目前重点需要解决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因此APTE的诊断及治疗技术研究已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