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13篇
  免费   3746篇
  国内免费   1707篇
耳鼻咽喉   1532篇
儿科学   394篇
妇产科学   1635篇
基础医学   2790篇
口腔科学   970篇
临床医学   10706篇
内科学   3204篇
皮肤病学   2022篇
神经病学   1856篇
特种医学   48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9篇
外科学   5517篇
综合类   21326篇
预防医学   4318篇
眼科学   598篇
药学   6837篇
  79篇
中国医学   2864篇
肿瘤学   6850篇
  2024年   348篇
  2023年   1421篇
  2022年   1247篇
  2021年   1557篇
  2020年   1549篇
  2019年   1610篇
  2018年   890篇
  2017年   1488篇
  2016年   1750篇
  2015年   2002篇
  2014年   3254篇
  2013年   3438篇
  2012年   4471篇
  2011年   4735篇
  2010年   4569篇
  2009年   4249篇
  2008年   4771篇
  2007年   4365篇
  2006年   3871篇
  2005年   3925篇
  2004年   3271篇
  2003年   3130篇
  2002年   2718篇
  2001年   2442篇
  2000年   1680篇
  1999年   1502篇
  1998年   1384篇
  1997年   1283篇
  1996年   1251篇
  1995年   1000篇
  1994年   793篇
  1993年   558篇
  1992年   464篇
  1991年   415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355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管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我国河南地区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HPV L1通用引物GP5+/6+、HPV16E6和HPV18E6型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林州市食管癌组织中HPV存在状况.结果 31例食管癌组织中,29例检测到HPV阳性,阳性率为93.5%;其中19例检测到HPV16 E6基因,阳性率为61.3%,8例为HPV18 E6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5.8%,5例HPV16E6和18E6基因均阳性,为混合感染.HPV16和18型阳性率为71.0%.结论 我国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组织中有HPV存在,并且HPV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重组人乳头瘤病毒 6型 (humanpapillomavirustype 6 ,HPV 6 )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particle ,VLP)的免疫原性。方法 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制备的HPV 6L1VLP(L1 VLP)和HPV 6L1+L2VLP(L1+2 VLP)经鉴定后 ,用于免疫BALB/c小鼠 ,对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进行了检测。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L1 VLP和L1+2 VLP二者形态上无明显差异 ,为圆形颗粒 ,直径约 5 0nm ,SDS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 ,L1+2 VLP中L1和L2蛋白摩尔比例为 4∶1。用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 ,加佐剂L1 VLP免疫组和加佐剂L1+2 VLP免疫组血清针对HPV 6L1VLP的滴度在 1∶10 0 0 0以上 ,高于未加佐剂组免疫血清滴度 (1∶2 0 0 0 ) ,L1+2 VLP免疫诱导出了特异于L2抗原的抗体。血清抗体主要识别HPV 6构象依赖性抗原表位 ,与HPV 11抗原显示出一定的交叉反应 ,而与HPV 16无明显交叉反应。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经HPV 6L1VLP再激活后出现了特异性增殖反应 ,3H TdR掺入值与未免疫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L1 VLP和L1+2 VL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L1 VLP和L1+2 VLP免疫组刺激指数 (SI)分别为 6 .4和 6 .2 ,阴性对照组SI为 1.1。HPV 6L1VLP再刺激特异地诱导免疫组脾淋巴细胞IL 2和IL 10分  相似文献   
99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疑诊为听神经瘤的患者,进行BAEP、CT或MRI影像学检查。结果:20例患者BAEP检查均异常,阳性率为100%,其中17例经CT检查为听神经瘤,3例经MRI检查,后均经手术证实为听神经瘤。结论:BAEP检查是早期观察听神经瘤对听觉通路损害较敏感的方法,并对其现损部位能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994.
脾脏胃肠道间质瘤型间叶源性肿瘤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患者女 ,72岁。因外伤后急腹症、昏迷入院。患者不慎从楼梯滚下 ,3h后出现腹痛、昏迷 ,行急症手术见腹腔内大量血液及凝血块 ,吸尽血液 ,压住脾蒂 ,分次缝扎脾蒂和切断 ,切下脾见一肿块与脾门粘边 ,质韧 ,脾脏可见破裂口 ,探察肝脏、胃、小肠无殊。临床诊断 :脾破裂出血及肿瘤 ?脾脏连同肿块送病理检查。眼观 :脾脏 8cm× 5 5cm× 2cm ,脾门有一椭圆形肿物粘附 ,8cm× 6cm× 4 5cm ,有包膜 ,切面灰白灰红 ,实性 ,质软 ,无出血囊性变等继发改变。脾脏上有一破裂口 ,3cm× 2cm。镜检 :肿瘤与脾脏边缘粘连 (图 1) ,与脾实质…  相似文献   
995.
贺生  刘安丽 《解剖学研究》2007,29(6):429-431,F0003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收集我校附属医院临床病理科6年来对外科手术切除的小肠肿瘤标本,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imentin、desmin、S-100、actin、CD117、CD34和SMA的表达。结果13例肿瘤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6例;其中黏膜下生长3例,浆膜下生长5例,肠系膜处生长2例,肌壁内生长3例,常见症状是上腹部肿块和上消化道出血,免疫表形特征为:CD11713例(100%)胞质阳性表达;CD3410例阳性(76.9%)表达,S-100蛋白2例(15.4%)呈局灶表达,10例SMA阴性表达。结论小肠间质瘤发生率较高,多为恶性,有必要和肠的雪旺细胞瘤、平滑肌瘤相区别,CD117、CD34可作为诊断小肠间质瘤免疫标记物,而肿瘤大小、有无出血和坏死、核分裂像等均可作为良恶之判断的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颅内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9岁,临床表现为左眼失明,肿瘤位于三脑室底,大小1.5 cm×1 cm×0.6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及梭形,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瘤细胞内含明显空泡,呈"印戒"状,内可见红细胞,间质胶原丰富,肿瘤局部侵犯周围脑组织。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CD34和vimentin均阳性;CKpan局灶阳性,S-100、EMA、PR、GFAP、CD68和TFE-3均阴性。结论颅内EHE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肿瘤,易误诊,应与转移癌、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997.
结直肠癌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一定的关系,但由于检测方法、标本选择及样本数量不同,各研究结果之间差异很大。为进一步明确结直肠癌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82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癌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检测了组织中HPV16E7DNA的表达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癌组织HPV16E7的表达阳性率(42/8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粘膜组织(4/82);直肠癌组织中HPV16E7的表达(64.10%)明显高于升结肠癌(18.18%),即癌灶部位距肛门越近,感染率越高;HPV16阳性率与Dukes分期相关,Dukes分期越晚感染率越高;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果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98.
脑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是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大脑半球浅表部位的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Ⅱ级),因貌似恶性的组织学特征,常被误诊为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1979年Kepese等[1]首先将其描述和命名为PXA,1990年WH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35~71岁,男、女性各9例。18例患者中十二指肠腺增生、十二指肠腺错构瘤各9例,两者的形态及病变大小无明显差异。十二指肠腺错构瘤的镜下表现比十二指肠腺增生多样,且其腺体可伴上皮内瘤变,免疫组化标记p53、Ki-67及Muc5AC可以辅助诊断。大部分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的表面黏膜均有Muc5AC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表面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胃小凹化生,部分表面黏膜还可见糜烂及溃疡形成。结论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临床罕见,包括十二指肠腺增生和十二指肠腺错构瘤,两者主要通过镜下形态特点进行鉴别。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可鉴别十二指肠腺的上皮内瘤变或原位癌变与硬化性改变;表面黏膜的胃小凹化生、糜烂及溃疡形成提示病变可能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采用乙烯雌酚 (DES)诱发垂体催乳素瘤模型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在垂体催乳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为探明催乳素瘤的产生机制提供佐证。方法 采用Wistar系雌性大鼠 ,切除双侧卵巢后皮下埋植DES诱发垂体增生 ,检测DES诱发不同时期大鼠垂体前叶重量和血清催乳素水平 ,放免法检测原代培养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分泌的催乳素。结果 DES诱发的大鼠垂体前叶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中催乳素含量明显增加 ,表皮生长因子使体外培养正常大鼠垂体前叶细胞催乳素的分泌增加 ,对乙烯雌酚诱发的大鼠垂体瘤催乳素的分泌没有显著作用。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对乙烯雌酚诱发的大鼠垂体瘤催乳素的分泌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催乳素瘤细胞对表皮生长因子的反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