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66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30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从工作分析角度探讨临床护理教师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为临床护理教师的选拔、考核、培训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O*NET工作风格与工作技能问卷调查杭州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93名临床护理教师。结果临床护理教师工作风格重要性评分前3位的条目是关注细节、正直诚信和合作;工作技能重要性评分前3位的条目是沟通能力、主动倾听和指导能力;医院类别对压力承受能力、评判性思维、时间管理能力3个条目选择有影响(P0.01),职称对自我控制能力、指导能力、协调力3个条目选择有影响(P0.05)。结论临床护理教师了解其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素质,对构建临床护理教师岗位胜任评价体系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习风格,以期为护理教育提供参考,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柯勃编制的学习风格量表对4所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习风格处于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主动实践阶段,其均分落在20%的区间;不同地区学习风格4个阶段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间学习风格在具体经验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P=0.027),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其他3个环节在不同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平衡自己的学习风格,特别要加强实践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强化信息教学信念,以拓展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渠道,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荻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其嫉妒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湖南某高校选取443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和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的测试。结果:1男生在情绪反应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感断绝上显著高于女生(t=2.519,-3.493;P0.01)。男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t=4.269,3.622;P0.01);2自我分化总分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5,0.220,-0.346,-0.537;P0.01);3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焦虑均对嫉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239,P0.001;Beta=0.113,P0.05);4自我分化总分在依恋焦虑对嫉妒的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199,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4.49%。结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建立安全型依恋以减少嫉妒的消极心理影响,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自主性、依恋与初中生偶像崇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自主性量表、依恋量表和偶像崇拜量表对192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年龄、情绪自主性、依恋的同伴因子、依恋的沟通因子与初中生偶像崇拜呈显著性正相关( r=0.354~0.562),依恋的父母因子、信任因子和疏远因子与初中生偶像崇拜呈显著性负相关(r=-0.257~-0.443);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对初中生偶像崇拜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30.6);高度的情绪自主性、高同伴依恋和低父母依恋能有效地预测初中生的偶像崇拜(β=0.243,0.387,-0.184;P均=0.001);低信任和低疏远能很好地预测初中生偶像崇拜的强烈个人化倾向(β=-0.339,-0.291;P均=0.001)。结论:媒体偶像为初中生从父母依恋向同伴依恋过渡提供了一个"虚假的第二朋友群体",对单一偶像的强烈依恋不利于初中生发展。  相似文献   
35.
"过去已经永远过去,而未来还没有到来,我们唯有当下!挣脱过去的束缚,放下未来的包袱,只用心体验当下的风光。"从基本意义上讲,ACT疗法(接受与实现疗法)的所有核心过程都与当下有关联。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来访者必须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关注,觉察当下的过程会贯穿治疗始终。只有在当下,接纳和解离才会发生;只有在当下,承诺行动才能最接近价值。  相似文献   
36.
每到星期六,林女士就特别纠结。高中二年级住校的女儿要回家了。只要女儿在家,就一定要跟林女士住一起,丈夫必须去书房睡觉。为这个事情,林女士夫妻跟女儿谈过很多次,但是每次都是以女儿大发脾气而收尾,最终的结局还是女儿跟林女士睡,丈夫去书房睡。林女士也不知道怎么办,孩子都长这么大了,为什么还如此依赖父母亲的床?  相似文献   
37.
偏头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亦是一种心身疾病。精神心理因素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文献综述,探讨偏头痛与人格特征、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不安全依恋等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63位8~15岁的儿童,用父子冲突问卷(CBQ)、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与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分别评估父子冲突、父子依恋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结果:儿童的CBQ、IPPA得分和SDQ困难总分均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组的CBQ得分高于高中组和大学组[(5.8±5.4) vs.(4.0±4.2),(3.9±4.3);P<0.05],IPPA得分低于高中组和大学组[(63.3±16.0) vs.(67.6±12.8),(69.7±13.0);P<0.05];父子每周互动<3h组的CBQ得分显著高于3~7h组和>7h组[(5.5±5.0)vs.(3.8±4.1),(2.8±3.6);P<0.05],IPPA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63.1±14.6) vs.(70.0±11.7),(73.8±11.6);P<0.05],SDQ困难得分高于>7h组[(12.0±5.0)vs.(9.9±5.3),P <0.05].父子冲突对儿童的情绪症状(β=0.28,P<0.01)和品行问题(β =0.18,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父子依恋能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β=0.39,P<0.01),负向预测儿童的多动注意不能(β=-0.28,P<0.01)和同伴交往问题(β=-0.14,P<0.05);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症状(β=0.17,P<0.01)、品行问题(β=0.12,P<0.05)、多动注意不能(β=0.13,P<0.05)与亲社会行为(β=-0.21,P<0.01)的预测作用均受到了父子依恋的调节.结论: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有关,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可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心理咨询中当事人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并探讨当事人依恋与工作同盟的关系.方法:从两所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征集当事人71例,每次会谈后采用简版工作同盟量表-修订版(WAI-SR)测量工作同盟情况,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测查当事人依恋.当事人的整个咨询过程分为前中后三期,第一次为前期,最后一次为后期,其余为咨询中期.采用多层线性回归,以每次会谈结束后的工作同盟追踪数据为第一层数据,以当事人的依恋为第二层数据,来探讨当事人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结果: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会谈次数增加,WAI-SR得分上升(γ10=0.72,P<0.01).ECR的依恋回避维度对工作同盟发展速率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γ11=0.49,P=0.067).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咨询前期,不同依恋类型当事人WAI-SR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惧型(29.3±5.8)、先占型(29.0±7.3)、安全型(23.0±7.8)和回避型(22.8±9.2).安全型当事人中期和后期WAI-SR得分高于前期[(28.0±7.0),(30.0±6.1) vs.(23.0±7.8);P<0.05];而先占型、恐惧型、回避型当事人WAI-SR得分在前、中、后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工作同盟随会谈次数的增加表现出线性增长模式,且当事人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因其依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提示在咨询过程中应关注当事人依恋并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工作同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IP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393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归分析显示,SSFD中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主效应(R。=0.063,P=0.000;R。=0.016,P=0.012),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家庭气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056;P=0.040;P=0.001),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746;p=0.317;P=0.125)。结论青少年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