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29篇
  免费   4404篇
  国内免费   2964篇
耳鼻咽喉   817篇
儿科学   1034篇
妇产科学   664篇
基础医学   4455篇
口腔科学   609篇
临床医学   11998篇
内科学   7911篇
皮肤病学   465篇
神经病学   1602篇
特种医学   23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3篇
外科学   3602篇
综合类   23110篇
预防医学   6590篇
眼科学   754篇
药学   11145篇
  113篇
中国医学   5429篇
肿瘤学   2900篇
  2024年   721篇
  2023年   2370篇
  2022年   2074篇
  2021年   2394篇
  2020年   2150篇
  2019年   2139篇
  2018年   1156篇
  2017年   1763篇
  2016年   1991篇
  2015年   2307篇
  2014年   3626篇
  2013年   3708篇
  2012年   4783篇
  2011年   5135篇
  2010年   4655篇
  2009年   4569篇
  2008年   5619篇
  2007年   4873篇
  2006年   4312篇
  2005年   4810篇
  2004年   3736篇
  2003年   3424篇
  2002年   2717篇
  2001年   2256篇
  2000年   1669篇
  1999年   1155篇
  1998年   1091篇
  1997年   885篇
  1996年   753篇
  1995年   678篇
  1994年   518篇
  1993年   433篇
  1992年   326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991.
992.
肝素酶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u Z  Yin Z  Wu M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4):300-302
肿瘤细胞实现扩散、转移 ,与免疫细胞趋向炎症反应区一样 ,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 :一是结构蛋白 ,包括胶原、层粘素、纤维结合素和玻璃体结合素等 ;二是糖氨聚糖 ,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heparansulfateprotoglycan ,HSPG)。HSPG主要由一个蛋白核心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线性硫酸乙酰肝素 (heparansulfate ,HS)侧链组成[1] 。起初认为 ,结构蛋白的破坏是肿瘤细胞转移的决定性步骤 ,因此 ,在过去的 10多年中 ,研究兴趣大多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人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的机制.方法 以K562细胞作为对照,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并分别用PCR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和Raji细胞MICA/B、ULBP1-3、HLA基因型和分子的表达情况.效靶比20∶1时用单抗分别阻断K562和Raji细胞表面MICA、MICB、ULBP1、ULBP2、ULBP3和HLA-Ⅰ类分子,观察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562细胞表达MICMB和ULBP1~3基因和分子,不表达HLA-Ⅰ类分子,Raji细胞表达ULBP1~3基因和HLA-Ⅰ类分子,不表达MICA/B和ULBP1~3分子.Raji细胞HLA基因型为A*3、3.B*71、71,Cw3、4.用单抗封闭MICMB和ULBP1~3分子后,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降低,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 Raji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机制和Raji细胞高表达HLA-Ⅰ类分子,不表达NKG2D的配体MI-CA/B和ULBPI~3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骨软化症患者的肿块切除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顽固性骨软化症、低磷酸盐血症,高磷酸盐尿,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血钙浓度正常。经99mTc—OCT(奥曲肽)检查指导临床发现左胭窝区小肿块并切除之。术后3天,血磷恢复正常。光镜下肿瘤主要由肥胖的梭形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具有丰富的血管,可见血管外皮瘤样血管、散在脂肪岛、明显的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边缘有不完整的膜状骨样或软骨样组织。电镜下见梭形细胞内含数量不等的细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其中部分为结晶样高电子致密度颗粒。免疫组化显示多核细胞和单核间质细胞CD68阳性。结论该例为肿瘤源性骨软化症,其病理类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外科切除后治愈,99mTc-OCT对于指导临床发现小的隐蔽病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95.
IgA肾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或伴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 ,黏附分子介导的炎细胞浸润是肾小管间质免疫炎症反应重要前提。树突状细胞 (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其炎症组织迁移依赖于黏附分子P 、E 选择素介导。为此我们探讨了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P 选择素表达和DC分布变化 ,以及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之间的关系。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4 5例IgA肾病患者 ,其中男 2 5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4 5 .4± 1.5 )岁。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为 3组 :轻度组 2 9例 ,中度组 10例 ,重度组 6例 ;10例正常人肾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  相似文献   
996.
抗原递呈涉及多种机制及各种分子.细胞膜上的外来抗原被细胞表面的mIg或BCR摄取进入细胞内早/后期内涵体及溶酶体中.内质网中的新合成并结合于Ii链的HLAⅡ类分子进入内涵体/溶酶体中,Ii链降解成为CLIp片段,在DM/DO的联合作用下,结合于HLAⅡ类分子抗原结合槽内的CLIP脱落,同时抗原肽进入槽内形成HLAⅡ-抗原肽复合物,将抗原提呈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激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DM/DO对于这一复杂过程的准确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与肾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不同的信号.除第一信号,即来自抗原肽-MHC(major histocom-paibility comple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组成的复合物与TCR(T cell receptor,T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尚需协同刺激的第二信号,即来自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表面表达的协同刺激分子.已证明协同刺激信号可促进T细胞生长、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以及为防止T细胞发生凋亡而提供生存信号.缺乏这些协同信号将可导致淋巴细胞失活、无能或无反应性,甚至凋亡.由此提示通过控制协同刺激信号可以成为增强或终止抗原依赖T细胞活化及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手段[1].有关协同刺激分子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与肾脏疾病关系也已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就协同刺激分子及其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8.
扬子鳄胚胎中肾发生及退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在11个不同发育时期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中肾的发生及退化过程。方法:采用电镜、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孵育第6期在中肾管前端附近出现一些中肾小泡。第8期形成“S”形中肾小管。第13—17期鳄胚体前部部分中肾小管盲端内陷,形成原始的肾小囊和肾血管球,中肾小管显著伸长并迂回曲折。第20一22期,体前后部中肾组织均已形成完整的肾单位。中肾小管颈段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近球小管上皮细胞含丰富的PAS阳性物质并呈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生长抑素(SS)免疫阳性反应。第24—28期,体前部至后部的中肾组织依次退化。结论:(1)扬子鳄中肾除重吸收作用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2)中肾退化时,细胞凋亡依次表现为核固缩,出现大量凋亡小体,线粒体数目剧增并膨胀,线粒体等细胞器自溶及核消失;(3)中肾退化可能与小管细胞中TGFβ1及SS大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9.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与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是一种Ⅰ型膜表面蛋白分子,属于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家族的一员。Tim3分子只选择性表达在分化的Th1细胞而不是Th2细胞上,可以作为新的区分Th1和Th2细胞的表面标志。Tim3分子通过与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或抗原提呈细胞上表达的Tim3配体相互作用,抑制Th1免疫应答,在自身和异体免疫性疾病以及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常见呼吸道病毒分子鉴别诊断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为尽早诊断、减少疾病的传播以及为临床提供良好的治疗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芯片检测技术结合靶向多重RT-PCR技术建立可以同时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的检测技术.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方面检测13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没有交叉,标本的检出率为100%;灵敏度方面达到10e2-10e1(pfu/ml).结论 该分子鉴别诊断可应用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协助诊断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