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86篇
  免费   2408篇
  国内免费   1225篇
耳鼻咽喉   152篇
儿科学   240篇
妇产科学   618篇
基础医学   1426篇
口腔科学   298篇
临床医学   10902篇
内科学   3170篇
皮肤病学   191篇
神经病学   631篇
特种医学   14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3049篇
综合类   16982篇
预防医学   8301篇
眼科学   461篇
药学   9099篇
  115篇
中国医学   5156篇
肿瘤学   794篇
  2024年   323篇
  2023年   1213篇
  2022年   1238篇
  2021年   1748篇
  2020年   1640篇
  2019年   1545篇
  2018年   678篇
  2017年   1221篇
  2016年   1298篇
  2015年   1695篇
  2014年   2946篇
  2013年   2894篇
  2012年   3632篇
  2011年   3907篇
  2010年   3542篇
  2009年   3437篇
  2008年   6527篇
  2007年   4842篇
  2006年   3522篇
  2005年   4636篇
  2004年   2339篇
  2003年   1629篇
  2002年   1075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650篇
  1998年   512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99篇
  1994年   336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农村妇女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方法 选取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农村妇女产后出血 13 5例 ,并选择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 5 4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产后出血原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 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障碍 ,P均 <0 0 5 ,且产后出血 80 74%发生于产后 2h内 (P <0 0 1)。血液病、产程延缓阻滞、产道损伤、新生儿性别、巨大儿、胎盘因素等方面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结论 加强产后宫缩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 ,正确处理产程各阶段是农村防治产后出血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中国健康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的药动学。方法选择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2名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每日一次,每次400 mg。应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据随行测定的aPTT-血浆浓度标准曲线,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求出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后药动学参数,以及达稳态时间、稳态浓度、累积比和波动系数。结果依据aPTT结果计算D-聚甘酯血浆浓度,在0.05~10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7);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L-1,回收率在91.48%~105.67%之间,日内、日间RSD小于13%。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于给药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为(0.442±0.067) mg·L-1,达稳态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10.602±1.605) mg·h·L-1,累积比R为1.261±0.031,波动系数FI为1.554±0.061。首次与末次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41±0.107)和(1.401±0.125) mg·L-1;t1/2β-分别为(18.934±1.760)和(19.977±1.098) h;tmax分别为(1.039±0.096)和(0.969±0.109)h;V/F分别为(202.167±19.187)和(160.220±22.274) L;CL分别为(33.553±5.038)和(24.807±3.875) L·h-1。首次给药后AUC0~∞为(12.195±1.912) mg·h·L-1,末次给药后AUC0~τ为(10.602±1.605) mg·h·L-1。结论健康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体内无蓄积。受试者服药期间除发生aPTT延长正常的药理效应外,未发现其它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每日1次给药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张方  黄泰康 《中草药》2003,34(12):1058-1062
对目前中药药效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论述,找出存在问题,并对中药药效方法学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中医学发展是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藏象经络学说和中药的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的突破对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起着主导作用;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四维系统论,在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机制两维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和人体精神维。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免疫分析法 (TR FI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 ,寻找灵敏度、准确度高的乙肝病毒标物检测方法 ,收集某院门诊病人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血清标本 ,采用TR FIA和放射免疫法(RIA)同时检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TR FIA法灵敏度除抗HBC为 92 .8%以外 ,其余四项均在 95 %以上 ,特异性在 99%以上 ,准确率在 98%以上。提示TR FIA定量检测乙肝标志物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放射性污染、方法简便、出报告快等特点 ,其灵敏度超过RIA法 ,是目前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最理想的测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对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超声技术检测 2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的胃排空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 4 0 %发生胃排空延迟 ,胃半排空时间、全排空时间延长 (P <0 .0 1) ,胃窦收缩频率、幅度、运动指数降低 (P <0 .0 1)。结论 :实时超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情况 ,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 2型糖尿病患者应测定胃排空情况。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建立局部植入给药的药物浓度时空方程。方法 将局部药物浓度时空方程构建为空间分布函数和时间分布函数(药物浓度经时方程)的积函数。并以加权平均及多元分析的数学手段予以证明及推导。结果 四维时空的局部植入给药的药物浓度时空方程的通式为:C(t,X,Y,Z)=F(X,Y,Z).C(t),F(X,Y,Z)=B0 B1X B2Y B3Z B4r3 B5r2 B6r,C(t)=A1e^-Ket A2e^-Ket A3c^-Ket.。两维变量的简化的药物浓度时空方程为:C(t,ρ)=F(ρ).C(t)F(ρ)=D0 D1ρ D2ρ2 D3ρ3,C(t)同上。结论 推导基本合理,并在初步的动物试验探索中得以验证。理论有较好科研价值,有助于揭示局部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福州市120院前急救系统的呼救原因、时间与患者年龄3个指标间的关系,为制订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州市120院前急救调度室1997年至2000年的呼救信息资料,以15%的比例从约1.5万例数据中,单纯随机抽样2341例,以SPSS8.0 for Windows建立数据库,以其中的对应分析(ANACOR)命令进行统计分析与绘图。结果 上午为心脑血管疾病,上夜为交通事故肇事及挫裂挤压伤的多发时间。14~29岁青年人交通事故肇事及挫裂挤压伤多见,30~59岁壮年人急性胃肠炎多见,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多见。其它几项指标间未见明显的对应关系。结论 对应分析表明120院前急救系统呼救原因、时间和患者年龄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对于制订相应措施、提高警惕、妥善处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儿童烧烫伤发生的原因、年龄、院前干预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以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方法 对1997—2001年期间我院住院的烧烫伤患儿做回顾性分析,包括烧烫伤发生的原因、性别、年龄分布、是否实施院前干预及与患儿住院时间的关系等。结果 5年期间我院共收住院患儿23392人.意外伤害457例.占住院患儿的1.95%,烧烫伤179例,占意外伤害39.2%.平均年龄1.29岁,好发年龄1~3岁,男女比例1.32:1。结论 烧烫伤大多数为监护人的疏忽所造成,及时、正确的院前干预可以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