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22篇
  免费   4843篇
  国内免费   1711篇
耳鼻咽喉   207篇
儿科学   336篇
妇产科学   352篇
基础医学   2797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14548篇
内科学   3810篇
皮肤病学   935篇
神经病学   289篇
特种医学   53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8783篇
综合类   25922篇
预防医学   5589篇
眼科学   894篇
药学   9651篇
  145篇
中国医学   7927篇
肿瘤学   9409篇
  2024年   557篇
  2023年   1981篇
  2022年   1768篇
  2021年   2368篇
  2020年   2547篇
  2019年   2369篇
  2018年   1213篇
  2017年   2073篇
  2016年   2498篇
  2015年   2711篇
  2014年   4791篇
  2013年   4788篇
  2012年   5842篇
  2011年   6306篇
  2010年   5987篇
  2009年   5814篇
  2008年   6059篇
  2007年   5482篇
  2006年   4816篇
  2005年   4697篇
  2004年   3853篇
  2003年   3194篇
  2002年   2768篇
  2001年   2364篇
  2000年   1849篇
  1999年   1401篇
  1998年   1273篇
  1997年   1227篇
  1996年   1087篇
  1995年   920篇
  1994年   709篇
  1993年   453篇
  1992年   342篇
  1991年   324篇
  1990年   243篇
  1989年   25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复合针灸法治疗增生性脊柱炎1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治疗增生性脊柱炎115例患者中,以现代针灸学的原理和治则作指导,应用复合针灸法,取得了全部有效,临床痊愈率达41.7%的较好成绩。反映了以科学机理定法定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2.
钟永海 《当代医学》2007,(11):20-23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表现和病理学表现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 病灶大小3.0-8.5cm;CT检出10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平均CT值48.18±7.82Hu;增强扫描动脉期示除中心疤痕灶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增强,平均CT值124.29±18.69Hu;门脉期示病灶呈稍高密度,平均CT值110.51±22.71Hu,延迟期示6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2个病灶呈稍低密度;2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延时增强.FNH是多血供实质性肿块,肿瘤内部结构均匀,出血和坏死少见,镜下可见典型的星状瘢痕.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FNH的特征表现,反映FNH的病理特点,提高FNH的确诊.  相似文献   
993.
①目的探讨前列腺患者术后再入院原因及其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②方法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入院患者48例.尿道狭窄18例,经尿道癜痕组织冷刀内切开术或尿道外口成形术治愈;腺体残留或复发16例,均再次行TUVP;TUVP术后继发出血6例,经尿道持续膀胱冲洗加牵引或膀胱镜下电凝止血治愈;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3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前列腺癌3例,行姑息性治疗。③结果48例患者中,4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5年.效果满意43例(89.6%)。④结论术前正确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如需入院再手术一般首选经尿道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T 1)及受体A、B(ETAR、ETBR)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组织ET 1及ETAR、ETBRmRNA的表达 ,并与患者临床参数行相关分析。 结果 ET 1、ETARmRNA和ETBRmRNA在BPH组织中的表达 (吸光度A值分别为 0 .94± 0 .0 8、0 .6 4± 0 .0 8、0 .97± 0 .0 8)与正常前列腺组织(0 .5 7± 0 .0 6、0 .37± 0 .0 5、0 .5 1± 0 .0 4 )相比 ,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其中ET 1、ETARmRNA与IPSS、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尿道长度、前列腺尿道压、最大尿道压呈正相关 ,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呈负相关。 结论 ET 1和ETAR在BPH中的表达量与膀胱出口梗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小部分由乳腺疾病以外的原因引起 ,大部分由乳腺疾病本身所致。本院2 0 0 0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共诊治乳头溢液患者 30例 ,现就其与乳腺疾病的关系作一探讨。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乳头溢液患者 30例 ,均为女性 ,年龄 2 4~ 6 2岁。病程短者 2d ,最长达 8年以上。恶性者 1例 ,为血性溢液 ;其余均为良性乳腺疾病所致的乳头溢液 ,性质有浆液性、浆液血性、水样溢乳。单侧乳头溢液 2 7例 ,双侧 3例。本组病例除1例为精分症患者长期口服药物 ,1例原因不明的双侧乳头溢液外 ,余 2 8例均诊断为乳腺疾病…  相似文献   
996.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1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C-erbB-2阳性率为31.3%,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C-erbB-2的阳性率为74.3%,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C-erbB-2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P<0.05),与激素受体(ER、P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反比(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结论:C-erbB-2表达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容易癌变,C-erbB-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生存期短、预后不好.C-erbB-2 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早期癌变及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肿瘤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表达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乳癌、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和嗜银染色技术,对乳腺病变组织的AgNORs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观察每个细胞的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等8项参数。结果:正常乳腺及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细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明显小于乳癌组织(P<0.01),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在乳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8项参数4组间多类判别分析回代符合率为72.5%,癌和非癌的判别回代符合率达100%。结论:图像分析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精确、客观的AgNOR定量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98.
内外兼治治疗乳腺增生病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外贴膏药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作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了解整合素与TGF-β受体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经原代细胞培养后,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α1、β1与TGF-βR mRNA的表达量,并对两者间的表达强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整合素α1和β1与TGF-βRⅠ间在表达的强度上,均成正相关的关系(r=0.74、0.68,P<0.05).结论整合素和TGF-β受体在瘢痕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相互协同和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