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00篇
  免费   1403篇
  国内免费   846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261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982篇
口腔科学   138篇
临床医学   4321篇
内科学   2329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414篇
特种医学   4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683篇
综合类   7202篇
预防医学   1951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4215篇
  64篇
中国医学   2744篇
肿瘤学   297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826篇
  2022年   719篇
  2021年   995篇
  2020年   1047篇
  2019年   1085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955篇
  2016年   1052篇
  2015年   1125篇
  2014年   1564篇
  2013年   1282篇
  2012年   1436篇
  2011年   1334篇
  2010年   1094篇
  2009年   1081篇
  2008年   1206篇
  2007年   1048篇
  2006年   978篇
  2005年   1185篇
  2004年   921篇
  2003年   805篇
  2002年   671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84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仙茅有独茅根、仙茅参、婆罗门参等别名,为石蒜科仙茅属植物仙茅的根茎。原植物生于山坡、丘陵草丛中及灌木丛边,我国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均有分布。常于秋冬采挖,除去根头及根须,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入药。仙茅的“仙”字,说明其药效之不寻常。别名中的“婆罗门参”据《图经本草》载:五代南唐筠州刺史王颜著《续传信方》中,谈到开元元年(713年),西域婆罗门僧进贡此药,唐明皇服之,确有补益壮阳之效,当时列为“禁方不传”。后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上都僧人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服之皆有效力…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对照法将3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IB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3.
姚增全  果会玲 《河南中医》2009,29(4):343-344
《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发挥《内经》病机学说,弥补了原“病机十九条”过于简略之不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理论,特别是首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关于“相火”的论述,则为后世相火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还总结了温热病的治疗原则,对后世温病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4.
彭玉清  刘洋  葛辛 《北京中医》2009,(2):127-128
“引火归原法”是针对元阳浮越、虚火上升的病理变化而设的一种变治方法。主要适用于阴不涵阳、虚阳上越之证。古人多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格阳喉痹、目赤肿痛、上热下寒等证,现应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亚健康状态中虚阳浮越.相火上升之失眠、眩晕、口疮、咽喉疼痛等病症,旨在使浮火得降,元阳复归命门,阴阳平衡,导龙人海。  相似文献   
65.
66.
脑血管病与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所患疾病密切相关,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能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极大的减少脑血管病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67.
人参皂苷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不同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生应用抗凝药物,以避免瓣膜血栓形成。尽管现代瓣膜有更好的设计,而且瓣膜材料不易发生血栓,但仍有血栓、栓塞形成。妊娠期间纤维蛋白原较非孕期上升2倍,凝血因子Ⅶ、Ⅷ、Ⅸ、Ⅹ因子增加,抗凝血因子Ⅲ下降[1],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更易形成血栓。因此,孕期合理应用抗凝药尤为重要。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及具体用药方法等问题,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复习文献,比较不同抗凝方案对母儿的影响。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抗凝治疗的方法文献报道孕早期应用华法林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晚期应用可能易发…  相似文献   
69.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会发生变化,小剂量甲状腺素药物可作为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FT3、FT4的辅助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0.
田晓沂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2):166-166,168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 ( CRP)、白介素 - 6( IL- 6)及纤维蛋白原 ( FIB)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5 6例不稳定心绞痛 ( UA)患者和 41例稳定心绞痛 ( SAP)患者的 CRP、IL- 6及 FIB,根据U A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 ,将 5 6例 U A患者分成难治组 ( 10例 )和趋稳定组 ( 46例 ) ,比较难治组、趋稳定组之间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 :U A患者入院时血清 CRP、IL- 6及 FIB水平明显高于 SAP组 ( P<0 .0 5 ) ,CRP、IL- 6入院时的水平难治组显著高于趋向稳定组 ( P<0 .0 1)。结论 :炎症参与了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 ,CRP、IL- 6及 FIB是U A患者发生近期不良预后的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