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67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17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149篇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 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树脂两种材料对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489颗楔缺牙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树脂,于修复后每年用改良的USPHS系统评价修复体的质量,随访至修复后5年.比较两组间修复体的质量和具体失败原因.结果 修复后1年和2年,光固化树脂组修复体优良率均优于玻璃离子体组(X2=4.83,P=0.028;X2=4.07,P=0.044).修复后3~5年,修复体总优良率继续下降,但两组没有差异(X2=1.05,P=0.305;X2=0.902,P=0.342;X2=0.002,P=0.966).修复后2年和5年失败的具体因素,两组间构成比相当(X2=1.623,P=0.898;X2=1.530;P=0.910).结论 修复2年内,光固化树脂治疗楔状缺损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但2年后,两种材料的修复体质量均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52.
三种方法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较理想的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材料和方法。方法82例286颗中、深度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3组,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FX-II型玻璃离子、FX-II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加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设术修复楔状缺损,随访2年后疗效。结果A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为93.5%,C组成功率为95.9%。A与B组、A与C组,P〈0.05,B与C组,P〉0.05。结论在中、深度楔状缺损治疗中,玻璃离子,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熊道行 《江西医药》2007,42(4):333-334
目的 观察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用Dyract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对98例256个牙修复后经6个月~1年临床观察评定其疗效.结果 成功率为97%.结论 Dyract复合体是治疗楔状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54.
杨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31-332
目的:比较国产传统型玻璃离子、进口传统型玻璃离子、树脂改型玻璃离子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将105例321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A、B、C3组,A组使用国产传统型玻璃离子修复,B组使用进口传统型玻璃离子修复,C组使用树脂改型玻璃离子修复,随访2年后观察疗效并记录。结果:A组有30颗牙修复失败,修复成功率72.0%;B组有16颗牙修复失败,修复成功率85.0%;C组有11颗牙失败,修复成功率89.7%。结论:3种材料各有优缺点,提示应根据临床情况恰当选用。  相似文献   
55.
牙体楔状缺损是一种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因其缺损的部位及形态特殊,充填治疗时不易固位,临床上常出现充填物脱落.现介绍一种新的修复方法--钻孔固位,并将研究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楔状缺损的特点及适合基层工作的优势。方法:对诊断为楔状缺损的168例182颗前磨牙和尖牙用玻璃离子粘固剂进行修复,并进行为期1年和3年的随访,通过成功和失败例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年成功率93.2%,脱落率2.9%,继发龋1.9%。发生牙髓根尖病2.1%。随访3年成功率89.5%,脱落率4.5%,继发龋1.5%,发生牙髓根尖病5.0%。结论:玻璃离子粘固剂具有粘固性强、牙髓刺激性小、价廉、操作方便等优点,尤其适合基层口腔工作。  相似文献   
57.
王晓映 《海南医学》2007,18(9):103-103,108
目的 对比光固化复合树脂与Dyract光固化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收集62例患者202颗楔状缺损患牙,分别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与Dyract复合体充填,经12~18个月复查.结果 光固化复合树脂与Dyract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成功率分别为82.08%、93.75%.两者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近期疗效较好,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加用爱诺赛光固化垫底材料与单纯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共118颗牙髓活力正常的牙颈部楔状缺损分别进行充填治疗,随机分成光固化复合树脂组(A组)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加爱诺赛光固化垫底材料组(B组),每组39颗牙,临床观察2年后,用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的评价系统(USPH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B组的固位效果;边缘密合性、牙髓反应明显优于A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复合树脂加用爱诺赛光固化垫底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可提高修复充填体的固位率、边缘密合性,并可减少牙髓反应,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9.
楔状缺损修复的材料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非龋性疾病.尤以唇向错位的牙齿较为严重,患病率5.3%。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达90%以上。对口腔工作者来说,修复楔状缺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可供临床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0.
李慧良 《中原医刊》2006,33(9):48-49
目的探讨复合充填材料D yract在楔状缺损修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复合充填材料(实验组)D yract,与常规玻璃离子复合树脂联合充填术(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D yract在楔状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对比,实验组的即时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 yract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易于操作、色泽美观、机械性能好,具很好的边缘密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