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4篇
综合类   372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80篇
  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口内小切口入路结合电动磨骨器械治疗下颌角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对32例面下部宽大的求美者行下颌角肥大整形术.于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对应颊龈沟位置向内做约1 cm切口,骨膜下剥离后对双侧下颌角、下颌体行长弧形磨骨.结果 所有求美者的术区均愈合良好,无切口裂开、血肿等现象发生.随访21例求美者4 ~12个月,面下部轮廓明显变窄、缩小,下颌缘曲线平滑规整,下颌角切迹消失,面部形态满意,面部瘢痕不明显,无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口内小切口入路结合电动磨骨器械治疗下颌角肥大,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面部轮廓的微创方法,操作简便,且能保留下颌骨生物力学功能和颏部的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通过研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OEM )术后一过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为POEM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地连续选择2013 年6 月5 日至2013 年9 月12 日在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POEM 术患者36 例.术后5 min、30 min、6 h、16 h 分别抽血行血培养及血常规、C 反应蛋白检测,记录体温,密切监测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结果 32 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及抽血,其中2 例患者在术后5 min、30 min 血培养中分别培养出革兰阳性杆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但在各自的其他三个时间点的血培养均为阴性.此外,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 反应蛋白量及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以中性粒细胞的升高最为明显( P < 0.001 ).结论 POEM 术后存在一过性菌血症,但其具体发生率及最终结论尚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微创治疗颧骨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经口内径路切开复位及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3、6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面部皮肤无瘢痕,无面瘫症状和术后感染。结论:口内入路治疗颧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在临床的工作流程和技工加工环节均与传统间接修复不同,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印模的获取和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修复体并由数控机床切削制作。牙体预备的质量和预备体呈现的参数可直接影响口内扫描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效度,修复体自动化的设计和制作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这些影响均可降低修复体对患牙牙体缺损的适合性,尤其是修复体边缘更是敏感的关键部位。本文围绕影响椅旁CAD/CAM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相关因素,梳理并探讨各操作环节中的应对策略和质量控制细节,以促进椅旁CAD/CAM修复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经口内镜下肌切除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7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行POEM手术.记录术前吞咽困难评分、术后并发症及近期远期疗效.结果 7例患者POEM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6~113 min,平均(73±20) min.术后除2例出现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经内科治疗后痊愈,余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7例患者吞咽困难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POEM手术可以迅速解除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吞咽困难,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T-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T-POEM治疗,随访观察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78.6 min,平均随访时间(6.3±5.4)个月,症状缓解率100%,术后患者Eckardt评分为0.7±0.5,较术前的7.8±0.9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结论 T-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重症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23例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重症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0例患者行全层肌切开设为全层肌切开组,53例患者行环形肌切开设为环形肌切开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连续计量资料以i±s表示,采用t检验;非连续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重症AC患者成功行POEM,全层肌切开组手术时间为(57±8)min,短于环形肌切开组的(63±12)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1,P<0.05).全层肌切开组与环形肌切开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10/70)、11.3% (6/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4,P>0.05).11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 ~24个月).全层肌切开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中位Eckardt评分均为0分(0~3分),环形肌切开组分别为0分(0~2分)及0分(0~3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6%(69/70)和98.1% (52/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5,1.476,x2=0.040,P>0.05).全层肌切开组和环形肌切开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食管直径分别为(3.2±0.3)cm、(3.4±0.4)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江1.927,P>0.05);均小于术前的(5.9±1.0)cm和(5.9±1.0)c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0.923,493.018,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内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重症AC患者的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全层肌切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进一步探讨从口内入路咬肌神经的解剖方式和毗邻关系特点,为临床行咬肌神经切断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甲醛固定12个月以上的12具成年尸头标本,从标本中部矢状劈开,共23侧,去除头面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咬肌,将咬肌下端止点自下颌骨剥离,在颧骨的咬肌前缘和后缘锯断颧骨,将咬肌瓣向后上翻转,显露咬肌间隙,精细分离咬肌神经干进入咬肌处和在肌肉内的走行,测量相应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咬肌神经在咬肌内侧,自颞肌腱后缘进入咬肌间隙后,在咬肌筋膜下走行,逐渐进入肌肉深层,走行约(8.86±3.07)mm 后,多数分为前后2支主干,并与咬肌血管伴行。咬肌神经自颞肌腱后缘穿出点到神经分叉点距离为:左侧(9.84±2.88)mm,右侧(7.88±3.08)mm;咬肌神经自颞肌腱后缘绕出点到咬肌颧骨附着点前缘距离为:左侧(56.14±3.33)mm,右侧(56.23±4.35)mm;咬肌神经自颞肌腱后缘绕出点到下颌切迹最低点距离为:左侧(12.70±2.51)mm,右侧(11.30±3.31)mm;咬肌神经绕出颞肌腱点距下颌支前缘凹陷处距离为:左侧(38.09±5.00)mm,右侧(36.48±5.32)mm。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左侧和右侧咬肌神经与各解剖点的距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咬肌神经走行较稳定,周围有典型的解剖标记,口内入路显露咬肌神经可行,可以设计口内入路咬肌神经切断手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急诊结肠手术患者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的护理配合,以确定最佳护理方案,为结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回肠双造口结肠手术患者87例纳入研究,为患者提供护理配合干预.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造口内排气、肠液流出时间为(1.74±0.59)d,住院时间(7.53±1.52)d;87例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30%.结论 行保护性回肠双造口术的结肠手术患者中,护理配合方案的应用可有效发挥造口的保护作用,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通过CBCT结合口腔扫描手段,分析青年人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厚度与骨板厚度相关性以及釉牙骨质界(CEJ)至牙槽嵴顶(ARC)的距离与牙龈生物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0名受试者进行CBCT拍摄、口内数字化扫描,两组数据配准重建后测量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唇侧CEJ下4 mm处牙龈厚度及对应骨板厚度。结果 厚中薄三种牙龈生物型对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6,P>0.05);CEJ下4 mm处牙龈厚度与骨板厚度在中切牙及侧切牙区存在负相关(r=-0.319;r=-0.292,P<0.01),在尖牙区无明显相关性(r=-0.197,P>0.05)。结论 牙龈生物型分型与釉牙骨质界-牙槽嵴顶的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厚度及骨板厚度均较薄,两者之间相关性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