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探讨活动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对患者的口腔的出血指数及满意度的影响。将94例牙周病修复患者均分为两组。正常组47例给予传统固定义齿治疗,试验组47例给予活动义齿的治疗,治疗修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口腔出血指数及满意度。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出血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前后患者口腔出血指数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82.98%(39/47)、53.19%(25/4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1)。活动义齿用于牙周病的口腔修复,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改善预后,而且还能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53.
文题释义:3D打印种植导板:患者术前锥形术CT数据与光学扫描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数字化整合重建。根据牙槽骨条件及修复体位置设计种植体最佳位置,多层次连续打印生成的导板。 3D打印数字化口腔技术的优势:能控制种植体植入三维位置(方向、角度、深度),实现“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外科,增加修复效果的可预期性,以及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间,并可实现微创不翻瓣种植等优势。 背景:上前牙美学区常规种植难以获得理想三维位置,对种植精度要求较高。 目的:评价3D打印数字化导板在上前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86例需行牙种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52枚种植体)采用常规种植方法,试验组43例(52枚种植体)在3D打印数字化导板下种植。种植体植入后测量三维位置精度,修复后6个月时检查改良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以及记录患者对种植义齿的主观满意度。 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种植后顶端垂直向、水平向误差,根端垂直向、水平向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试验组的改良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达到98%(42/43),高于对照组86%(37/43);④结果表明,3D打印数字化导板用于口腔种植义齿中,可以提高种植后的三维位置精度,改善术后临床效果。 ORCID: 0000-0001-7095-9346(张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探讨舰船环境对人工种植牙的影响因素 ,提高其临床成功率。方法 对 2 4例舰船人员 36颗改良术式法的 HA- Ti人工种植体 ,负重 1年后进行临床及 X线随访 ,并与同期 35例陆地人员的 4 7颗种植体对照。结果 舰船组临床成功率为 86 .11% ,低于陆地组的 93.6 2 % ,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舰船组的菌斑指数 (PL I)明显高于地面组 (P<0 .0 5 )。龈沟出血指数 (SBI)和牙周治疗需要指数 (CPITN )两项指标 ,舰船组均明显高于陆地组 (P<0 .0 5 )。两组患者种植体和牙槽骨的骨性结合率 ,舰船组 (89.6 5 %± 11.32 % )略低于陆地组 (92 .12 %± 10 .5 6 % ) ,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人工种植牙可适用于舰船人员 ,但患者应着重提高口腔及牙周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56.
李哲 《当代医学》2021,27(14):88-90
目的 观察西吡氯铵含片治疗慢性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慢性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洁治组(SRP组)单纯采用龈上洁治术治疗,含漱液组采用西吡氯铵含漱液结合龈上洁治术治疗,含片组采用西吡氯铵含片结合龈上洁治术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3组SB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含片组明显低于含漱液组和S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漱液组SBI指数低于SR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PL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含片组低于含漱液组和SRP组(P<0.05),含漱液组低于SRP组(P<0.05).3组均无无效患者,3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西吡氯铵含片能抑制菌斑形成,减轻牙龈出血,缓解牙龈炎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7.
牙周基础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疗效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钙拮抗荆类药物导致的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钙拮抗荆类药物导致的牙龈增生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其中6例进行纵向观察,,在未停药的情况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和龈下刮治后1个月、3个月、6.5~29个月后记录牙龈增生指数、茵斑指数、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6名患者完成了纵向观察。结果在纵向观察期间,牙龈增生逐步减轻。在153个增生位点中,龈下刮治1个月后有69个位点痊愈,其中包括17个位点从2度、3度增生变为痊愈。3个月后痊愈的位点为105个,从2度、3度牙龈增生变为痊愈的位点数上升到41个。半年以上痊愈的位点数为122个,从2度、3度牙龈增生变为痊愈的位点数达50个。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钙拮抗剂药物引起牙龈增生的程度,其效果至少可保持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58.
慢性牙周炎治疗前后龈沟液中PGE2、IL-6、IL-8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PGE2、IL-6、IL-8在治疗前后的浓度,探讨评价牙周治疗效果的指标.方法选择20例牙周炎患牙,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龈下刮治,检查治疗前、治疗后4周龈沟出血指数(SBI),并收集治疗前后的GCF,用ELISA检测其中PGE2、IL-6、IL-8的浓度.结果治疗前后SBI分别为2.87±0.52和1.32±0.28,P<0.01;PGE2 浓度为254.86±123.60和157.78±129.06 (ng/ml),P<0.05;而IL-6、IL-8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后,GCF中PGE2浓度明显降低,IL-6、IL-8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作为牙周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PGE2较IL-6、IL-8等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本研究对应用纯相β-磷酸三钙(Cerasorb)治疗牙周炎角形骨缺损的疗效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5例牙周炎患者的12处角形骨吸收位点植入纯相β-磷酸三钙,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了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及定位根尖片的检查,对各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植入骨粉后3个月、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及出血指数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0.001),但3个月与6个月各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量变化指标在术后6个月时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纯相β-磷酸三钙治疗牙周炎角形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0.
大鼠尼古丁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并观察尼古丁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36只SD大鼠,丝线结扎上颌右侧第二磨牙颈部,左侧未结扎作为自身对照.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尼古丁每日低剂量组和高剂量实验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尼古丁每日0.83 mg/kg、1.67 mg/kg腹腔注射.给药第14、28天处死动物,取材.采用组织学、Micro-CT方法观察大鼠牙周破坏情况.结果:第14、28天各组大鼠结扎侧第二磨牙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槽骨丧失值(ABL)均高于对照侧(P<0.01),尼古丁给药后各测量值进一步加重,并呈浓度依赖性.仅给予尼古丁亦可造成大鼠非结扎侧牙槽骨吸收.结论:组织学、Micro-CT方法证实牙颈部丝线结扎方法可成功的建立牙周炎实验模型,腹腔注射尼古丁可致加重大鼠牙槽骨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