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40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49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11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823篇
内科学   604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28篇
特种医学   8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785篇
综合类   7921篇
预防医学   109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194篇
  79篇
中国医学   2083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429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714篇
  2019年   743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676篇
  2016年   805篇
  2015年   980篇
  2014年   1827篇
  2013年   1788篇
  2012年   2035篇
  2011年   2156篇
  2010年   1783篇
  2009年   1591篇
  2008年   1542篇
  2007年   1293篇
  2006年   1095篇
  2005年   1065篇
  2004年   832篇
  2003年   705篇
  2002年   512篇
  2001年   436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GammaⅢ及GammaⅡ型钉在治疗外侧壁骨折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37例外侧壁骨折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GammaⅢ型钉及GammaⅡ型钉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37例获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GammaⅢ型与Ⅱ型内固定组比较,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功能恢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mmaⅢ型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更适于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内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例股骨内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9例,女3例;年龄24 ~ 65岁,平均43岁;单一(AO B2型)骨折9例,粉碎性(AO B3型)骨折3例.切开复位后分别使用高尔夫锁定钢板固定5例,T型锁定钢板固定3例,L型锁定钢板固定3例,跟骨钢板固定l例.术后使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综合评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6~ 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达到稳定愈合,无发生关节面塌陷、关节僵硬、关节内感染、骨不连与畸形愈合等,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AKS评分80~ 92分,平均88分. 结论 选择合适的钢板固定股骨内髁有利于维护骨折稳定性并帮助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3.
肱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85%患者骨折没有或仅有轻微移位;即使损伤机制改变,仍有42%患者没有或仅有轻微移位。保守治疗能获得无痛或轻微疼痛、功能恢复良好的肩关节,3、4部分骨折也能获得骨折愈合,但发生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概率很高;75岁以上老年患者也能有效缓解疼痛,尽管肩关节功能有些受损,但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内固定技术和内置物的发展和改进,手术治疗指征有扩大趋势,但现有的比较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在诸多方面与保守治疗相比并无优势,保守治疗仍有存在价值。良好的保守治疗需要适当的固定方法和持续时间,正确的锻炼时机和康复手段;需要骨科医师、患者、康复治疗师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正常成人的膝关节股骨远端髁扭转角具体数值,并分析其在性别和侧别间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招募华南地区(往上数五代以内均生在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或者海南)正常成人志愿者71例(142膝),男38例(76膝),女33例(66膝),年龄20~45岁,平均30.56岁,体重40—80kg,平均59.90kg,身高151—185cm,平均167.80cm。通过螺旋CT扫描志愿者膝关节,所得原始数据(DICOM3)刻录为光盘,导入MIMICS10.01中,选择通过股骨内外上髁的层面进行测量股骨远端髁扭转角。结果所测得华南地区正常成人的股骨远端髁扭转角:男性为(6.20°±2.03°),女性为(7.19°±1.78°),均值为(6.66°±1.97°),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7,P〈0.01);左侧为(6.86°±1.92°),右侧为(6.45°±2.02°),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t=1.238,P〉0.05)。总体股骨远端髁扭转角为(2.39°~11.34°),均值(6.66°±1.97°)。结论对华南人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传统的外旋3。截骨可能会导致对线不佳,应该适当提高旋转对线的外旋度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双源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与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关系.方法 分别对55例志愿者110个膝关节和30例双束重建患者30个患膝关节进行双源CT扫描.使用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行三维重建膝关节股骨外髁内侧壁三维模型,再现股骨外髁内侧壁ACL自然印迹及术后双束骨道,标记、测量自然印迹及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两者的位置关系,显著性差异设定P值0.05.结果 ACL自然印迹中心点相对位置与术后双束骨道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前内束,h对=(26.2±2.2)%,h实=(23.6±8.5)%,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906,P〈0.01);t对=(25.0±2.1)%,t实=(25.2±3.9)%,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80,P〉0.05).后外束,h对=(46.5±3.2)%,h实=(45.0±4.6)%,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608,P〉0.05);t对=(34.2±2.5)%,t实=(37.9±4.2)%,中心点相对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530,P〉0.05).结论 (1) DSCT三维重建可清晰重建出ACL股骨止点自然印迹和双束重建术后骨道位置;(2) DSCT 三维重建可用于ACL解剖双束重建术后骨道位置评估,对改进关节镜下ACL解剖双束重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的:应用MRI测量并分析膝关节低应力下股骨滑车角、髌骨偏移指数的特点。方法:收集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正常志愿者27例(共54个膝关节)及髌骨不稳患者15例(共18个膝关节)的资料。测量并记录股骨滑车角、髌骨偏移指数等数据。结果:正常志愿者股骨滑车角、髌骨偏移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45.69±2.63)°、(55.69±5.90)%,且左、右膝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髌骨不稳患者股骨滑车角、髌骨偏移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59.44±5.52)°、(89.56±2.53)%,与正常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例髌骨不稳患者中11例(73.3%)为女性,4例(26.7%)为男性。结论:女性股骨滑车角、髌骨偏移指数较男性大。髌骨不稳患者的股骨滑车角、髌骨偏移指数较正常志愿者大,且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对于行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髌骨轨迹J形征分度对术后短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4名,平均手术时年龄为21岁。根据术前髌骨轨迹J形征分度将患者分为Ⅰ度组、Ⅱ度组和Ⅲ度组,术后采用髌骨切线位应力像评估髌骨术后稳定性,同时评估术前及术后Kujala评分,并比较其在上述三组间的差异。结果:Ⅲ度组患者平均股骨前倾角、胫骨外旋角和高位髌骨发生率均大于Ⅰ度组和Ⅱ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前平均Kujala评分为54分,术后为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Ⅲ度组患者的术后Kujala评分低于Ⅰ度组及Ⅱ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前倾角≥30°的患者,其术后Kujala评分低于股骨前倾角<30°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髌骨再脱位,但Ⅲ度组中有6人(18.8%)存在术后MPFL残存松弛,而Ⅰ度组和Ⅱ度组均无MPFL残存松弛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单纯MPFL重建或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截骨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III度J形征对术后短期临床结果及髌骨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股骨前倾角增大、胫骨外旋角增大以及高位髌骨可能是复发性髌骨脱位出现Ⅲ度J形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