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2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450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444篇
口腔科学   186篇
临床医学   1052篇
内科学   749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56篇
特种医学   7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95篇
综合类   2946篇
预防医学   1832篇
眼科学   250篇
药学   816篇
  5篇
中国医学   458篇
肿瘤学   77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97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927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食管鳞癌中肿瘤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虹  曾亮  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31(2):162-164,168,F005
目的 研究分析食管癌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 5例食管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肿瘤组织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 ,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肿瘤MVD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中 ,肿瘤MVD平均值为 15 .5 8,中位值为 15。MVD水平与食管癌的肿瘤局部浸润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P <0 .0 5 )。多血管型 (MVD >15 )病例的术后生存率低于少血管型 (MVD≤ 15 )病例 (P =0 .0 2 78)。Cox比例风险模型证实MVD水平是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食管鳞癌的血管新生与癌肿进展程度有关 ,高MVD的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的患者 ,其MVD水平可独立用于预测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2.
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湖南省洪涝灾害高发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因素。方法选择洞庭湖区6个县研究传染源密度、带茵情况和自然人群、病人与动物抗体水平,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和现场工作。结果(1)传染源:灭鼠前、后和钩体病流行后期鼠密度分别为7.02%、2.31%和4.64%,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灭鼠后鼠密度下降了67.09%:村民家庭家畜饲养以圈养形式占99.15%,喂商品混合饲料的占72.33%。(2)病原学:对鼠、猪、犬和病人的标本进行钩体培养,分离出82株钩体,黄疸出血群占70.73%,1株国内新型茵,黑线姬鼠分离率高达11.03%。(3)血清学:检测1263名自然人15个群钩体抗体,一群以上抗体阳性率未接种钩体苗为50.88%,接种一针四价钩体为72.55%,人群抗体有14群之多;检测85例病人双份血清抗体,确诊63例,符合率74.11%,黄疸出血群感染比例最高;流行季节牛、犬和出栏猪抗体分别有14、8和7个群,牛阳性率最高。结论流行前灭鼠效果好,不仅降低了鼠密度,还降低了带茵率;主要传染源是鼠和牛,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大于猪和犬;人群接种一针四价钩体菌苗亦有效;病人感染黄疸出血、澳洲和秋季群为多。  相似文献   
33.
酪氨酸激酶Syk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Syk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Syk mRNA在肝细胞性肝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标本中CD34的表达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yk mRNA均表达阳性,32例肝细胞性肝癌中Syk mRNA表达率为46.9%(15/32),其中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23.1%(3/13),明显低于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63.2%(12/19)(P〈0.05)。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检测:低分化组(Ⅲ级Ⅳ级为49.2±3.6,54±4.3),明显高于高分化组(Ⅰ级Ⅱ级为13.6±4.5,32.3±3.2)与正常组织(5.9±1.7),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Syk mRNA的表达与CD34的表达明显负相关(r=-0.97)。结论肝细胞性肝癌中Syk基因的缺失对癌组织血管的生成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奥曲肽对肝动脉栓塞治疗大鼠肝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肿瘤体积,检测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各干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 HAE+octreotide组肿瘤体积也小于 HAE组(P<0.05); HAE+octrotide组 VEGF表达低于HAE组(P<0.05);Octreotide组、HAE+octreotide组 MVD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中,行肝动脉栓塞时联用奥曲肽,可降低单纯肝动脉栓塞引起的癌组织 VEGF高表达,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加强其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病(CTD)肺间质病变(ILL)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2例CTD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应用MSCT附带的Pulmo自动评估软件进行上、中、下肺区的密度测定,并同时进行肺高分辨扫描(}-IR(_1、),分析二者的变化与CTD伴ILL的关系。结果222例cm患者中197例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5例平均肺密度正常。157例HRCT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65例HRCT正常。50名正常对照者HRCT均正常,8名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2名平均肺密度正常。结论采用MSCT与HRCT对CTD伴ILL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双侧),因此MSCT平均肺密度测定对早期诊断CTD伴ILL比HRCT更敏感,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东风汽车公司家属区相对集中分布于十堰市城区各部,共有60个,建筑面积100万m^2。由于周边环境复杂,鼠类孳生繁殖严重。为科学掌握鼠情鼠患,提出合理的灭鼠周期,我们在家属区采用溴敌隆稻谷毒饵一次性饱和投饵,并分别于灭鼠前和灭鼠后1、2、3、4个月进行鼠密度调查。  相似文献   
37.
Percol密度梯度离心处理对精子功能的影响夏长所高家长张希香朱桂金为了进一步观察经Percol密度梯度离心(PercolgradientcentrifugationP-G)处理对精子功能的影响,对处理后的精子不同时间的存活率,顶体完整率和体外受精能...  相似文献   
38.
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预报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981~1993年鼠疫监测资料,采用多元逐步曲线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报阿拉善黄鼠鼠疫流行的数学模型,其拟合率为100%,并得出影响鼠疫流行的主要因子为黄鼠密度和巢蚤指数。  相似文献   
39.
江阴市2006年"四害"密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四害"种群、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日法;蚊类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监测采用诱蝇笼诱捕法;蟑螂监测采用蟑螂盒诱捕法.结果:江阴市全年鼠密度为0.92%,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蚊密度为3.31只/人工小时,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蝇密度为11.62只/笼,以绿蝇为优势蝇种;蟑螂密度为0.45只/盒,主要为美洲大蠊.结论:对鼠、蟑螂的防制应采取加强卫生宣传以及治理环境和化学药物并重的综合治理措施;对蚊、蝇的防制应主要采取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孳生地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0.
固生蛋白tenascin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固生蛋白(tenascin ,TN)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和与HCC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 2例HCC、10例肝硬化和7例正常肝组织内TN的表达情况,观察与HCC病理学特点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TN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 χ2 =4 15 ,P <0 0 5 ;t=2 4 73,P <0 0 5 ) ;②TN在有包膜侵犯组、病理分级Ⅲ~Ⅳ组及有转移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组( χ2 =5 4 7,P <0 0 5 ;t=2 138,P <0 0 5 )、病理分级Ⅰ~Ⅱ级组( χ2 =6 87,P <0 0 1;t=2 4 79,P <0 0 5 )以及无转移组( χ2 =10 6 ,P <0 0 1;t=2 6 93,P <0 0 1) ;③肝癌>5cm、有包膜侵犯、有转移、病理分级Ⅲ~Ⅳ级组的MVD值明显高于肝癌≤5cm(t=2 0 36 ,P <0 0 5 )、无包膜侵犯(t =2 32 8,P <0 0 5 )、无转移(t =2 4 94 ,P <0 0 5 )及病理分级Ⅰ~Ⅱ级组(t =2 2 71,P <0 0 5 )。④TN阳性表达HCC中的MVD值明显高于TN阴性表达HCC中的MVD值(t =2 4 87,P <0 0 5 )。结论 T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其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