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对常用的几种筛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进行比较,寻找能快速准确评估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门诊所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或有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共325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2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询问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女性加问绝经年龄)、是否有激素服用史、是否有脆性骨折史,并进行骨密度测定,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5个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因素均有相关性。不同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减少的相关性有所不同。按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列为:性别激素服用史年龄脆性骨折史。而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不同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减少的相关性也有所不同,女性为:年龄绝经年龄脆性骨折史激素服用史,男性为:激素服用史脆性骨折史年龄。结论全科医生可运用询问性别、年龄、激素服用史、脆性骨折史等危险因素并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快速评估筛选骨质疏松症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62.
63.
背景: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抗DNA损害作用及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近年受到关注。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取扩增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预诱导液诱导24 h,再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诱导液诱导1 h后行尼氏体染色,2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细胞胞体收缩,形成突起并形成连接。细胞胞质中存在蓝色颗粒状的尼氏体,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而且随着尿酸浓度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 < 0.05)。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降低(P < 0.05),诱导4 h后,细胞脱落明显。在体外一定时间内,尿酸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4.
姜志锋  金澎  李照建  季涛  刘霞  张欣  孙鹏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2):144-145,148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电极监测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术前均有癫痫发作史,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2例。常规开颅行蛛网膜囊壁全部或部分切除,同时行皮质电极监测,根据癫痫波位置行致痫灶切除或软膜下横切术。结果 19例病人术中皮质电极均监测到癫痫波,其中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3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并颞极、海马切除术。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随访6个月~4年,18例癫痫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口服药物可控制。结论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病人手术中,使用皮质电极监测致痫灶,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可扩张器械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6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均在Quadrant扩张器械下行微创TLIF,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及改良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节段狭窄者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98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平均176mL;双节段狭窄者手术时间110~200min,平均154min,术中出血量100~500mL,平均240mL。住院时间7~12d,平均9d。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7.9±2.8、3.4±2.5、1.7±2.5,ODI评分分别为30.8±5.5、21.7±3.4、9.4±6.3,两种评分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41~11.46,P<0.05)。末次随访临床疗效优41例,良11例,可6例。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91.4%(53/58)。结论 Quadrant扩张器械下行微创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需引流、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后对肝功能的影响及与初治时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1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A组)和17例肾小球肾炎组(B组)患者于治疗开始时加用他汀类降脂药物,1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C组)患者治疗开始后未加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降脂药物对3组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依据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分组,比较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患者肝功能的改变.结果 应用降脂药物后,A组和B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分别为10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组患者中,血清白蛋白≤25 g/L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0/13)明显高于血清白蛋白>25 g/L组(0/4,P<0.01).结论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越低,使用降脂药物越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对短期内可以缓解、病理类型较好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高脂血症无需应用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68.
69.
70.
1病例简介患者女,30岁,因"腹痛,体格检查左肾占位"就诊。患者1个多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腹部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无肉眼血尿,无消瘦、乏力,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触及肿块;双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2×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5 U/L,谷草转氨酶25 U/L,总胆红素16.0μmol/L,直接胆红素4.5μmol/L;肾功能:尿素氮5.6 mmol/L,肌酐106.0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