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①目的 研究肾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 ,探讨未成熟心肌保护方法。②方法 建立心脏缺血预处理 (IP)和肾缺血预处理 (RIP)兔Langendorff灌注模型。将兔随机分为 3组。缺血 再灌注组 (I R组 ) :在Langendorff模型基础上 ,灌注 15min转为工作心 15min ;IP组 :在Langendorff模型基础上 ,灌注 15min转为工作心 15min ,反复 2次缺血 5min再灌注 5min ;RIP组 :反复 3次阻断左肾动脉血流 5min再灌注 5min ,建立模型 ,灌注 15min转为工作心 15min ;然后各组全心停止灌注 4 5min ,恢复灌注 15min改为工作心 30min。以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心肌含水量 (MWC)、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细胞内Ca2 + 含量、心肌线粒体Ca2 + ATPase活性及其Ca2 + 含量、心肌线粒体合成ATP能力 { [ATP]m}作为观察指标。③结果 RIP组和IP组左室功能恢复百分率高于I R组 (F =4 .6 7~6 .0 3,q =2 .6 0~ 3.12 ,P <0 .0 5 ) ,RIP组和I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q =1.2 3~ 1.98,P >0 .0 5 ) ;RIP组和IP组MWC低于I R组 (F =5 .6 8,P <0 .0 5 ) ,RIP组和I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q =1.6 5 ,P >0 .0 5 ) ;RIP组和IP组MDA含量、CK和LDH漏出率、ATP含  相似文献   
62.
①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 0 0 0法检测 4 3例非小细胞肺癌和 1 2例正常成人肺组织中PTEN和CD34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正常成人肺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83.3%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6 .5 % ,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1 3,P <0 .0 5 ) ;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 (χ2 =1 .0 8~ 2 .73,P >0 .0 5 ) ,而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人的 3年生存率有关 (χ2 =5 .31~ 8.5 0 ,P <0 .0 1、0 .0 5 )。PTEN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间质MVD显著相关 (t=8.82 ,P <0 .0 1 )。④结论 PTEN基因突变和 (或 )缺失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胃癌组织,39例相应癌旁组织及30例对照组织中RASSF1A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上述组织RASSF1A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1)胃癌组RASSF1A蛋白表达阳性率53.8%明显低于癌旁组97.4%及正常对照组100%(P〈0.05);2)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64.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7.7%及对照组0%(P〈0.05);3)在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组RASSF1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增高显著相关,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4.
背景:在体内条件下,细胞力学的功能研究因其所处生理环境的复杂性、实验条件的不易控制而很难得到满意结果。目的:在成功构建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的基础上,研究p38MAPK信号通路在成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SB203580组,SB203580组中加入20mmol/L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应用细胞应力加载装置FlecellStrainUnit-5000T给细胞提供15%的力值,分别施加0,6,12,24h的周期性张应力。每分钟10个循环,每循环包括3s牵张,3s松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促凋亡基因bax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中p38MAP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出现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凋亡率增加(P〈0.05),baxmRNA表达增多(P〈0.05);细胞p38MAPK和p-p38MAPK蛋白均在加力6h达到最低,此后逐渐升高。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可抑制加力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baxmRNA及p38MAP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P〈0.05)。说明p38MAPK信号通路在应力介导的成肌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P物质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NK-1)在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系A549中的表达及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并进一步研究NK-1受体拮抗剂SR140333对A549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放入盖玻片的6孔板进行A549肺癌细胞系的培养,第3天将盖玻片取出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另取培养3 d后的细胞加入SR140333,48 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物质和NK-1的表达。结果 A549细胞系中P物质和NK-1呈阳性表达,P物质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而NK-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膜和胞浆。加入SR140333的A549细胞P物质和NK-1阳性表达明显低于仅加入培养液的细胞,差异有显著性(t=11.54、14.58,P〈0.05)。结论 P物质和NK-1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参与肺癌的发病过程,SR140333可抑制A549细胞P物质及NK-1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66.
67.
68.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组织中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IL MSP)检测39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30例对照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及对照组(64.1%vs 7.7%,0%,均P<0.01).胃癌组织中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MSP法是一种快速、敏感的基因甲基化检测方法,可用于胃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采用敏感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MUC1 mRNA的表达水平,以进一步了解其在诊断结直肠癌微转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大鼠孕期不同阶段染铅制备仔鼠染铅模型,测定仔鼠血铅及脑铅水平,并观察S100B蛋白在不同染铅模型仔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72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妊娠大鼠随机分为孕早期染铅组(孕早期:妊娠1~10d饮用0.25g/L醋酸铅溶液;孕后期:妊娠11~20d饮用蒸馏水)、孕晚期染铅组(孕早期饮用蒸馏水,孕后期饮用0.25g/L醋酸铅溶液)、孕全程染铅组(妊娠1~20d饮用0.25g/L醋酸铅溶液)和对照组(孕全程饮用蒸馏水),每组18只。各组妊娠末期剖宫取仔鼠,采血测定血铅水平;完整取出仔鼠大脑,测定脑铅水平和S100B蛋白的表达。结果仔鼠血铅及脑铅水平由低至高依次为对照组、孕晚期染铅组、孕早期染铅组、孕全程染铅组,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1、7.39,P<0.05)。与对照组比较,孕期染铅各组子代仔鼠脑组织中S100B蛋白的表达均升高;与孕全程染铅组比较,孕早期及孕晚期染铅组子代仔鼠脑组织中S100B蛋白的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P<0.05)。结论孕期铅暴露使得子代仔鼠脑组织中S100B蛋白的表达升高,以孕全期铅暴露组表达水平最高。母孕期低水平铅暴露导致子代仔鼠脑组织中S100B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铅致脑损伤的毒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