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s)用于结核病诊断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9月呼吸内科收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207例,收集疑似结核病患者的TB-IGRAs结果和临床特征等资料;207例疑似结核病患者分为三组进行研究,检测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阳性加做TBIGRAs为PPD阳性检测组75例;检测PPD阴性加做TB-IGRAs为PPD阴性检测组50例;直接检测TB-IGRAs为直接检测组82例;对三组研究病例TB-IGRAs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7例疑似结核患者,131例出院诊断为结核病,PPD阳性检测组TB-IGRAs检测阳性率为76.20%,高于PPD阴性检测组50%(P<0.05);PPD阳性检测组高于直接检测组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检测组高于PPD试验阴性检测组(P<0.05);与PPD阳性检测组比较,直接检测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PD阴性检测组比较,PPD试验阳性检测组、直接检测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D阳性检测组TB-IGRAs检测灵敏度为94.10%,特异性为37.50%,AUC为0.67;直接检测组TB-IGRAs检测灵敏度为66.70%,特异性为73.00%,AUC为0.74。结论 PPD试验阳性加做TB-IGRAs可提高结核病的检测灵敏度;PPD试验阳性加做TBIGRAs在结核病的阳性分布与患者直接检测TB-IGRAs无区别;ROC曲线显示TB-IGRAs在结核病中诊断效率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与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Anti-small intestinal goblet cell antibody,GAB)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80例设为IBD组,45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设为UC组,35例克罗思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设为CD组。50例非IBD患者设为疾病对照组,50名健康人设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ASCA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ANCA、GAB水平。比较各组ANCA、ASCA、GAB的阳性率,及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统计ANCA、ASCA、GAB及三者联合检测对IBD的诊断效能。结果 IBD组血清ANCA、ASCA、GAB阳性率均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组血清ANCA、ASCA、GAB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ANCA、ASCA或GAB的单一检测,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ASCA、GAB及三者联合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ASCA、GAB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CA、ASCA、GAB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IB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3.
<正>高血压是我国所有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治疗不及时,血压控制不达标易引起脑卒中、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和失明等一系列并发症~[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先天性遗传基因与多种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各种CD细胞值的差异,分析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 将绍兴市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纳入本次研究,设为观察组,按病情轻重分为3级,1级(轻度)22例,2级(中度)45例,3级(重度)23例。将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各种CD细胞值的差异,分析不同级别的高血压与这些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的血清IgG、CRP、CD4和CD4/CD8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血压升高,血清IgG、CRP、CD4和CD4/CD8值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的血清CD3和CD8细胞值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随血压升高,CD3和CD8细胞值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IgA值和Ig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G以及CD3、CD4、CD8、CD4/CD8数值水平均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上应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及时诊断与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对重度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34例重度癌痛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观察。采用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FPS-R)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止痛效果和抑郁缓解,同时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药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1);研究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HAMD17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HAMD17评分亦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治疗第4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平均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能有效控制重度癌痛,改善抑郁症状,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老年人群的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入组2015年度绍兴市立医院体检中心年龄60周岁退休工人4 160例,根据HUA临床诊断标准分为HUA组(691例)及对照组(3 469例)。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UA的高危因素。结果在入组老年体检者中,HUA患病率为16.6%(691/4 16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8.01%,女性患病率为15.06%,男女性患病率无差异(P0.05)。HUA组患者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谷氨酰转肽酶异常、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等均是HUA主要高危因素,定期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HUA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7.
<正>老年人群血管弹性较差,各器官功能减弱,是高血压的主要发病人群。目前调查显示,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情况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较高,主要与其治疗依从性低及生活质量差相关[1]。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主要在院外,缺乏有效的专业知识支持及护理干预是患者治疗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2]。传统的护理干预以患者出院为护理终点,而延续性护理干预是在患者出院后,仍定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服药情况、生活质量等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探讨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绍兴市立医院ICU部门的36名护理人员,并按照护理水平相近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8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ICU护理管理,观察组18名护理人员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经过3个月的分组管理后,采用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表及护理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分,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分析医院ICU和非ICU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医院ICU和非ICU患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50株,其中来自ICU患者20株,非ICU患者30株,经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应用K-B纸片扩散法对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表型确证试验筛选ESBL;改良Hodge试验(MHT)检测碳青霉烯酶活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进一步确证KPC型碳青霉烯酶。结果 ICU患者和非ICU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在90.00%以上,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仅来自于ICU患者;分离菌株中共有39株为ESBL表型确证实验阳性,其中来自ICU患者的有15株(75.00%),来自非ICU患者的有24株(80.00%),两组肺炎克雷伯菌在产ESBL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离菌株中共有6株为MHT试验阳性,均来自ICU患者,其中有一株同时产ESBL和碳青霉烯酶,ICU患者和非ICU患者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在产碳青霉烯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株MHT试验阳性菌株中,仅有3株为KPC型碳青霉烯酶,检出率为50.00%。结论 ICU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要高于非ICU患者,ESBL依然是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产生高耐药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仅出现于ICU患者,KPC型碳青霉烯酶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王小华 《新中医》2015,47(9):38-40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TIA(气虚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3例。对照组进行戒烟酒、合理膳食、降血压和血糖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内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栓肠溶胶囊(每次0.4 g,每天3次)。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评价2组治疗前后眩晕、偏身麻木、言语謇涩和晕厥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89%,对照组8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PT和APTT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偏身麻木、言语謇涩和晕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栓肠溶胶囊治疗能减轻TIA(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