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72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目的 总结伴多内分泌腺瘤病(MEN)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中国垂体疾病注册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分中心垂体瘤数据库1984年1月至2020年9月确诊的伴多内分泌腺瘤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18例,回顾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结...  相似文献   
85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PD-L1、CD4、CD8、CXCL-13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根治切除宫颈癌组织标本77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L1、CD4、CD8、CXCL-13表达, 分析各项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77例宫颈癌(鳞癌59例, 腺癌18例), 患者年龄29~69岁, 平均(49.4±9.8)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 PD-L1在宫颈鳞癌与腺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其表达差异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χ2=4.975, P=0.026);在癌巢内与癌旁间质中均见CD4+、CD8+、CXCL-1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宫颈癌组织PD-L1表达与癌巢内CD4+、癌巢内及癌旁间质内CD8+、CXCL-13+TIL数量中度相关, 但与患者年龄、有无脉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无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PD-L1高表达与癌巢内及癌旁间质中TIL数量增多密切相关, 提示PD-L1和TIL可能对预测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3.
目的 探讨NLR、PLR和LDH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其与生存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169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将169例患者分为irAEs组(n=61)和非irAEs组(n=10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确定基线外周血参数预测irAEs发生的临界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标志物与irAEs发生的关系,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结果 irAEs组患者的基线外周血NLR、PLR较非irAEs组低,LDH较非irAEs组高(P<0.05);治疗前NLR、PLR、LDH预测irAEs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18(AUC=0.80)、181.56(AUC=0.62)和209.50(AUC=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NLR和高LDH是irA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NLR组、低PLR组和低LDH组的PF...  相似文献   
854.
解冰  赵凤凤  陈亮 《临床荟萃》2021,36(2):121-124
目的 观察解郁安神颗粒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扩冠、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冠心病治疗药物,然后口服帕罗西汀片,2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解郁安神颗粒,早晚冲服,...  相似文献   
855.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构建过程中近吻合口静脉分离所造成的滋养血管(vasa vasorum,VV)损伤及AVF手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可导致手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缺氧,激活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s)以调节其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壁的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导致近吻合口静脉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IH)与狭窄。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用于大隐静脉分离的No-touch技术(no-touch technique,NTT)能够减轻静脉分离过程中所造成的静脉VV损伤,且保留的静脉周围组织具有外支撑作用,能够减轻手术后移植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减轻近移植静脉的缺氧及IH。近年来,该技术亦开始应用于AVF构建过程中的静脉分离,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对应用该技术分离静脉构建AVF减轻手术后近吻合口静脉缺氧及IH的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6.
患者男,10岁,从1岁时开始出现波动性进展的运动后肢体无力,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双下肢平举小于5 s下落,单下肢平举小于10 s下落,髂腰肌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示:低频刺激时波幅递减,四肢运动神经传导(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检查可见重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repetitive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R-CMAP)。基因检测结果示COLQ基因存在c.393+1G>A和c.655G>A的杂合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诊断为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CMS)。予以沙丁胺醇治疗后,患者运动耐力较前增加。报告本例旨在增强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拓宽“肌无力”患者的诊断思路。c.655G>A错义变异既往无报告,可能是CMS的新致病位点。  相似文献   
857.
王成麟  刘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1):2903-2908
帕金森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红景天苷是从红景天中提取的主要活性化合物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红景天苷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细胞自噬、降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提高多巴胺转运蛋白的表达以达到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总结了红景天苷防治帕金森病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红景天苷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8.
目的 探讨老年T2DM患者认知障碍(CI)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55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为单纯T2DM组(T2DM,n=129)和T2DM合并CI组(CI,n=12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分析CI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CI组年龄、BMI、体脂百分比(PBF)、WHR、内脏脂肪面积(VFA)高于T2DM组,MMSE评分、受教育年限、去脂体重(FFM)低于T2DM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MSE评分与FFM呈正相关(P<0.05),与BMI、PBF、WHR、VFA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WHR、FFM是老年T2DM患者CI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T2DM患者CI与人体成分相关,BMI、WHR升高与FFM降低可增加CI风险。  相似文献   
859.
DICER1基因编码的Dicer酶是核糖核酸酶(RNase)Ⅲ家族的成员, 在转录后基因沉默中起关键作用。DICER1基因突变会导致DICER1综合征从而使机体易患各种良恶性肿瘤, 主要为多结节性甲状腺肿、胸膜肺母细胞瘤、囊性肾瘤、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细胞瘤、睫状体髓质上皮瘤、子宫颈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分化型甲状腺癌等。其中涉及到多种甲状腺疾病, 包括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低分化癌和甲状腺母细胞瘤。通过研究DICER1综合征中的甲状腺疾病的特征。为明确DICER1综合征中甲状腺疾病的潜在危害性, 辅助疾病诊断和疾病管理, 本文对DICER1综合征中的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监测以及其与DICER1综合征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60.
环状RNA (circ RNA)是一类通过反剪接产生的连接3′和5′端的共价键构成的环状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分子。结直肠癌是现阶段世界上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环状RNA因其特殊结构目前已证实在细胞生长发育、肿瘤的发生及进展尤其是结直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型的潜在分子标志物。研究证实环状RNA通过充当miRNA“海绵”、RNA结合蛋白、激活表观遗传分子及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影响结直肠癌增殖、分化、迁移及侵袭,并以此为基础激活EGFR/RAF/MAPK等靶点以及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敏感性、降低耐药性,从而达到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全文就环状RNA在结直肠癌中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作用机制以及影响结直肠癌细胞敏感性、耐药性发挥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阐明环状RNA作为新型生物分子在结直肠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