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52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118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目的探讨研究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病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11年5月于该院就诊并被诊断为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62例高血压病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成功60例,无效2例,2例均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采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病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53例)及阿托伐他汀组(53例),测定治疗前,治疗8周后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普伐他汀组血脂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UA患者CRP及血脂水平,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较普伐他汀降脂效果更显著,其抗炎作用不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和QT离散度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6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第4周后进行同步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室晚电位检测后,随即行QT间期检测,测定QT离散度。比较两组心室晚电位阴性与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的QTd及心律失常、猝死的相互关系。结果 心室晚电位的阴性及QTd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无一例猝死,心室晚电位阴性而QTd异常的心肌梗死患者2例猝死,心室晚电位阳性而QTd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3例猝死,心室晚电位阳性且QTd异常的患者13例猝死。结论 心室晚电位与QTd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94.
成利群   《中国医学工程》2014,(9):184-18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12月在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将患者平均分配给各个护理小组,研究组患者首先进行重症监护护理评分,根据患者护理需求情况合理安排护理工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重症监护护理评分进行护理配置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溴隐亭和针灸疗法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合并不孕症患者根据就诊的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溴隐亭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溴隐亭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PRL的水平均明显降低,LH、FSH、E、P的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PRL的水平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LH、FSH、E、P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显著(p<0.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半年、1年后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溴隐亭和针灸疗法治疗特发高催乳血症合并不孕症有确切的疗效,可显著减轻溴隐亭的副作用,在短期内完全恢复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显著改善其排卵功能,提高其妊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检测胃泌素释放肽(GRP)及其受体(GRPR)在结直肠癌、黏膜炎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60例的病理标本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病理诊断为黏膜炎性改变患者60例的病理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黏膜炎性组织中GRP及GRPR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GRP及GRP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结肠癌及直肠癌患者GRP及GRPR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Duks分期A、B期患者GRP及GRPR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C、D期患者(P<0.05);低分化癌患者GRP及GRP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及高分化癌患者(P<0.05)。结论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高,GRP及GRPR表达增加,可为临床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老年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ug静脉注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IL-10、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治疗前(16.87±3.8)mg/L,治疗后下降至(12.38±2.94)mg/L;血浆IL-6水平治疗前(12.02±3.37)pg/m L,治疗后下降至(8.87±3.45)pg/m L;血浆IL-10水平治疗前(8.25±1.78)pg/m L,治疗后下降至(6.12±1.90)pg/m L;血浆TNF-α水平治疗前(26.52±1.89)pg/m L,治疗后下降至(18.01±2.12)pg/m L,且P〈0.05,提示治疗前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行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8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麻醉后3 h、6 h和24 h 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且全麻组麻醉后MMSE评分分别为(24.21±0.42)分、(23.25±2.18)分和(22.65±2.01)分,均较硬膜外麻醉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对患者产生认知功能影响,但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全身麻醉明显减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的远期效应及血浆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74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9例)。最终资料完整纳入本研究患者65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舍曲林及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低频rTMS及基础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入组前(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指标来评定患者的临床抑郁状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HT浓度。并于12个月后追踪随访(随访时),复测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和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则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对照组血浆5-HT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变化不明显(P&rt;0.05)。12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HAMD评分和CSS评分均较治疗后进一步下降(P<0.05),MBI评分亦进一步提高(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下降及MBI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血浆5-HT浓度较治疗后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脱离抑郁状态患者分别有10例(32.26%)和12例(3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7,P=0.796),但12个月后随访时,2组脱离抑郁状态患者分别有22例(70.97%)和31例(91.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99,P=0.036)。 结论rTMS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远期效应,提高患者ADL能力,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浆5-HT表达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由于溶栓、冠脉介入等早期治疗的广泛应用,Q波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者Q波的时间、振幅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使非Q波型心肌梗死(non-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NQ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是这两种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无特征性改变,早期容易漏诊,所以需要寻找其他新的特异性指标。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是新的心电学指标,它对心肌梗死有较确切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本文就fQRS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心肌梗死方面的作用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