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170篇
药学   108篇
  2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断及判定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LP;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HBV-DNA.结果 17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PreS1Ag、HBV-LP和HBV-DNA总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92%、79.33%和72.07%,HBV-L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PreS1Ag检测阳性率,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PreS1Ag和HBV-LP与HBV-DNA总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67.04%、78.20%和89.38%,HBV-LP明显优于HBeAg和PreS1Ag.129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HBeAg、PreS1Ag和HBV-LP阳性检测符合率分别为58.13%、80.62%和97.67%,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88例HBeAg阳性组和99例HBeAg阴性组中HBV-DNA、HBV-LP和PreS1Ag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75%、95.00%和85.00%及54.55%、66.67%和50.51%,HBV-LP明显高于PreS1Ag(P<0.01),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LP与HBVM及HBV-DNA有良好的检测互补性,是乙型肝炎诊断及HBV-DNA复制判定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2.
《临床医学工程》2018,(1):71-72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和对照组(50例,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诱导时间、达到最佳麻醉平面时间、麻醉起效至胎儿娩出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1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更佳,更适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门诊使用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应用注射剂发生了ADRs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s的病例共251例,9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119例,占47.41%。ADRs类型以临床呼吸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其次是皮肤。结论:医院应关注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2.85/1 000导管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液过程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导管堵塞的保护因素(OR=0.113),导管留置时间40d是危险因素(OR=2.780)。结论为避免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输液过程中应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同时每天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55.
护理人员考核新标准的建立与量化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科学的护士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应和效能.方法 2004年11月,深圳市罗湖区各区属医院按照公平、激励、竞争的原则,设计了医院护理人员目标式量化考核标准,建立护理人员综合量化评价体系,2005年1-12月予以应用实施,将护士绩效考核延伸到服务质量、技术质量、劳动纪律、专业考核、学分管理、继续教育、学历职称晋升、论文发表、护士岗位与年限、评优评先、科研管理、质量改进等各方面.结果对护士考核实施量化管理,促进个人成长和事业进步.使绩效考核在强化服务、提升个人、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向风险高、上夜班、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倾斜.结论 通过护理人员考核指标的建立实施,使考评护士有了量化指标,引导广大护士向达标方向努力,有效促进人员素质提高,为评优评先提供可参考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从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参考区间验证及比对试验对罗氏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41个项目进行性能验证。方法本文以临床较常见检测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胱抑素C(CysC)为例进行考察。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15-A3、CLSI EP6、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和NCCLS EP15-A2文件,使用Cobas c702的原装配套试剂及校准品,从精密度、AMR、CCR、参考区间验证及比对试验等角度对9个项目进行性能验证。结果罗氏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LDH、CK、CKMB、α-HBDH、Urea、CREA、UA和CysC 9个项目的精密度验证均合格;各项目在AMR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5,b在0.93~1.03范围内);最大稀释倍数验证时回收率在可接受范围内,CCR为AMR的上限乘以最大的可稀释倍数;选择20份体检合格的健康人标本,在检测系统上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并对仪器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参考区间验证通过率均≥90%,验证通过;比对试验中各项目相对偏倚小于实验室允许的偏倚或相对偏倚验证值,比对试验通过。结论罗氏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项目的精密度、AMR、CCR、参考区间验证及比对试验均验证通过。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的可能机制,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和中国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临床标本中筛选出的60株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大肠埃希菌(CHEC),采用改良Hodge实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PCR法检测菌株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基因的同源性,并将菌株分型,同时通过菌落谱型分析实验(PAP)和亚群传代实验证实异质性耐药进化为完全耐药的过程。结果改良Hodge试验结果,60株CHEC中,20株产碳青霉烯酶,阳性率为33.33%,均携带耐药基因,17株为KPC型,3株为IMP型;随机选取17株CHEC进行PFGE分型,结果显示电泳图谱差异性较大;PAP结果显示,CHEC亚群经抗菌药物选择传代后,PAP曲线向右移动。结论医院筛选出的CHEC菌株无同源性,碳青霉烯异质性耐药的发生可能与CHEC菌株携带KPC、IMP等耐药基因有关,并且异质性耐药是完全耐药进化的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5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323-3324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妇科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128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延续组与常规组各64例。常规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延续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支持,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比较:延续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延续组一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延续性护理支持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10含量变化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0例正常非孕妇女外周血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率(6.66±1.30)%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10.99±2.64)%(P<0.05)和正常妊娠组(12.63±3.05)%(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TGF-β(123.64±27.31)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TGF-β(179.25±24.67)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TGF-β(211.72±63.49)pg/L(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IL-10(145.37±42.45)pg/L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对照组IL-10(203.47±42.56)pg/L(P<0.05)和正常妊娠组IL-10(234.45±51.21)pg/L(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低下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含量降低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T细胞凋亡状况,分析其在疾病免疫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CT检查患者骶髂关节并分级.尼龙棉柱法分离患者外周血T细胞,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T细胞促凋亡蛋白FADD、Caspase-3、Caspase-8和抗凋亡蛋白FLIP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促凋亡蛋白FADD、Caspase-3、Caspase-8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5),抗凋亡蛋白FLIP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蛋白及抗凋亡蛋白表达异常和T细胞凋亡不足与患者免疫学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