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72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4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及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52例乳房单发肿块病例,术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术后均行常规病理检查,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及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结果 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较常规超声在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 =0.002),而两者联合又较单一检查更能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常规超声同两者联合比较,P =0.002;超声造影同两者联合比较,P =0.000),增加了ROC曲线下面积(P =0.000).结论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微血管增强显像联合,具有很好的优势互补性,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42.
何丹丹 《现代养生》2014,(8):290-290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6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观察组患者护理进行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的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8%。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原因,以期为临床TURBT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TURBT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病原菌分布,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13例行TURBT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60例,感染率28.17%;共分离出6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0株占73.5%,革兰阳性菌18株占26.5%,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占51.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17.6%、4.4%,未分离出真菌;年龄>60岁、肿瘤位点多发患者、有糖尿病史、术前有留置导管、白细胞数低、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数量少是TURBT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细胞分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史对其影响不明显。结论 TURBT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多种相关因素与TURBT术后发生感染有关,性别、细胞分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史与术后发生感染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与母亲血清HBV-DNA载量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孕妇孕前准备及孕期处理。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各258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母亲血清、新生儿血清HBV-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浓度;采用SPSS1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妇血清HBV-DNA<500copies/ml 124例,新生儿血清HBsAg均阴性;产妇血清HBV-DNA浓度为(500~1.0)×106 copies/ml 45例,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2例;产妇血清HBV-DNA>1.0×106 copies/ml 89例,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22例;乙型肝炎大三阳产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21.8%,乙型肝炎小三阳产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BeAg阳性且HBV-DNA载量>106 copies/ml的HBV母亲携带,其婴儿是母婴传播的高危易感人群,建议对该类妇女在孕前及孕期进行干预措施,降低血清HBV-DNA载量,以减少母婴传播的概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比研究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78例有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PKRP(PKRP组),另一组行TURP(TURP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s,IPSS)、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rate,Qmax)、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PVR),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如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如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输血、尿潴留、尿道狭窄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冲洗液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包膜穿孔、尿道损伤、输血、尿潴留、二次手术、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URP组。PKRP组无一例发生TURS,TURP组中6例患者发生TURS(P<0.05)。术后1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IPSS、Qmax、QOL、P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IP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Qmax显著增高,PVR显著减少(P<0.05)。结论:PKRP与TURP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相较TURP,PKRP具有更短的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发生TURS的风险更低;因此,PKRP是可供选择的前景良好的治疗BPH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超选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接受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2例78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男35例43髋,女27例35髋;年龄22~54岁,平均36.3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示ARCOI期16髋,Ⅱ期52髋,llIa期10髋;术前Han'is评分为(64.94±8.12)分。分析患者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DSA血管变化。结果:患者术后随访9~13年,平均11年。共18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前ARCOI、Ⅱ期共10髋行人工关节置换,Ⅲa期8髋行人工关节置换。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71.21±10.19)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DSA可见供应股骨头的血管有增粗、增多。结论: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能有效治疗ARCOI、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使旋股内动脉及其分支有增粗、增多表现。  相似文献   
47.
妇女泌尿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妇科患者泌尿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用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患者中段尿标本938份,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及鉴定病原菌,并予以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938份中段尿标本,分离出346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6.9%,共检出6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451株,占65.9%,革兰阳性菌为165株,占24.1%,真菌68株,占9.9%;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6株,占37.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3株,占15.1%,变形菌属92株,占13.5%,白色假丝酵母菌68株,占9.9%,肺炎克雷伯菌53株,占7.8%;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以及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奈替米星、亚胺培南以及呋喃妥因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以及加替沙星耐药率低;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低。结论临床医师要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48.
49.
陈琴琴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5):564-564,58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淋巴系统良性增生性疾病.是引起儿童长期发热的主要病因.但有时会出现致死性的并发症,临床上表现多样,有发热型、咽炎型、胃肠型、肝炎症、淋巴结肿大型等,不典型病例多,易误诊、漏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重视。  相似文献   
50.
美国见闻     
到美国接受培训,收获满满。但印象深刻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亲情。在美国,我参加进修医院的岗前培训的第一天,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参加此次培训的共23人,有临床护士,也有后勤、财务部门的员工。23人中,除了两名新毕业的护士外,其他人都是大伯、大妈,甚至是爷爷、奶奶级人物,平均年龄超过50岁,因为在国内习惯了新员工岗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