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8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1.
<正>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强,容易造成化疗性静脉炎,导致静脉发红、疼痛、硬化、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甚至局部组织坏死。文献[1]报道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西省三级医院胃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卫生、医保等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山西省41所三级医院胃癌患者住院费用与性别、年龄组、地区、付费方式、伴随诊断数目、住院日、药费占比的相关性。结果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557.06,P<0.001),标准化偏回归系数显示,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是否手术(0.505)、住院天数(0.409)、医院类型(-0.177)、地区(-0.114)、药品费比例(0.110)、年龄组(0.028),R2=0.709。结论设法降低手术患者药费水平、住院日与药费占比,缩小地区间三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差距、引导患者理性选择就医地点,可有效降低胃癌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3.
<正>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之后的第3位,病死率却位居第1位。由于卵巢癌病因尚不明确,70%的卵巢癌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30%,早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高达85%以上[1]。因此,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探讨超声对卵巢肿瘤分期的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妇科的住院患者134例,患者多因体检、下腹部憋胀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8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CD+3T、CD+4T、CD+8T、NK细胞以及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CD+4T细胞、CD4/CD8值下降;CD+8T、NK细胞升高;TNF-α、IL-4、IL-6、IL-10水平均升高,Th1/Th2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01).肺癌患者NK与CD3、CD4、CD8均呈负相关;CD4与Th2类细胞因子呈负相关.化疗前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与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关均(P>0.05).结论 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其中CD+4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降低比较显著,其功能的降低可能与Th1/Th2因子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由环境和遗传两大类因素联合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其中DNA损伤是肺癌遗传病因中的重要组分.作为参与多条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关键因子,DNA连接酶与肺癌发生可能存在联系.本文旨在研究DNA连接酶基因LIG1外显子6多态性与肺痛易感性的关系,并探索其与吸烟可能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原发性肺癌患者396例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465名当地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运用PCR-RFLP方法分析LIG1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突变等位基因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8.41%和26.0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2667).相对于野生型A/A,携带A/C基因型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1.20(95%CI:0.90~1.62);而患肺腺癌和肺鳞癌的危险度分别达到1.45(95%CI:0.93~2.26)和1.57(95%CI:0.93~2.65).在肺腺癌的发病中,LIGI多态的突变基因型与吸烟之间存在临界显著的负交互作用(OR=0.44,95%CI=0.18~1.06).结论: DNA连接酶基因LIG1外显子6多态性可能与肺腺癌和肺鳞癌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多数前列腺癌有两个以上病灶,试图探索这些不同病灶是同源还是各自独立起源.方法 选用19例有两个以上病灶的前列腺癌标本,应用显微切割技术获取肿瘤组织,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染色体8p(D8S133、D8S136、D8S137)和17q(D17S855)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结果 在19例前列腺癌中发现40个病灶,其D8S133,D8S136,D8S137和D17S855 LOH 率分别为74%、38%、86%和46%.18例中有15例(83%)多发灶LOH不相同,显示其病灶各为独立起源.3例组织学结构显著不同的多发癌灶,LOH为单克隆性(同一来源).结论 多数前列腺癌同一肿瘤中不同病灶的起源不同.  相似文献   
17.
白术挥发油对人类膀胱肿瘤细胞T24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制剂白术挥发油(AMO)对人类膀胱癌细胞T24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将不同质量浓度的AMO作用于人类膀胱癌细胞T24,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在体外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其有效的作用浓度;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诱导T24细胞凋亡的机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用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T24细胞的凋亡形态.结果 MTT法测得AMO对T24细胞的IC50值为100 mg/L,质量浓度为50~200 mg/L的AMO具有诱导人类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作用,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率逐渐增加.结论 AMO具有直接杀伤人类膀胱癌T24细胞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苏木精对人类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对靶细胞杀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靶细胞培养于含药量分别为0、12.5、25、50、100、200μg/ml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收集靶细胞,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药物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药物质量浓度对靶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逐步增加,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且细胞死亡率逐步增加,对照组细胞死亡率为(2.63±0.29)%,各组细胞死亡率分别为(10.00±4.82)%、(21.88±3.42)%、(76.41±4.82)%、(92.27±7.62)%和(96.34±8.78)%。对照组细胞凋亡的自然发生率为0.47%;含药量为50μg/ml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达到43.18%,死细胞率为48.47%,活细胞率为8.35%;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而死细胞率则逐渐上升。结论苏木精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杀伤作用于靶细胞,在较低浓度下,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药物浓度超过100μg/ml时,则能直接杀死靶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F344大鼠膀胱肿瘤模型。方法选取F344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组),第2组膀胱灌注MNU(MNU组),每2周1次,共5次;于第14周处死动物,取血清测干扰素(INF-γ),膀胱肿瘤组织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MHC-I)及病理观察。结果MNU组出现膀胱肿瘤,对照组无1例肿瘤;对照组血清INF-γ为(9.620±7.256)pg/ml,实验组为(0.898±0.323)pg/m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膀胱肿瘤的MHC-I表达较高(58.60%~93.80%)。结论MNU可成功诱导F344大鼠膀胱肿瘤,该模型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0.
微量元素与肺癌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探讨肺癌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采用PE30 3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 30 0例肺癌、5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 10 0名健康成人的血清进行了铜、锌、铁、锰、钙水平及铜 /锌比值的测定。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 ,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血清铜、锰的水平及铜 /锌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而锌和钙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显著 (分别P <0 .0 5~ 0 .0 1)。肺癌与肺良性疾病组之间比较 ,被测的元素及铜 /锌比值均无明显的变化 (P >0 .0 5)。 3组组内受检者职业、居住地、年龄段被测元素及铜 /锌比值比较无明显的变化 (P >0 .0 5)。结果还表明 ,60例化疗的肺癌患者缓解组血清铜水平及铜 /锌比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 ,而锌、钙上升 ,未缓解组的铜 /锌比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分别P <0 .0 1)。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 ,肺癌患者血清钙的比数比为 0 .9950 ,95%CI为0 .9910~ 0 .9990 ;铜 /锌比值的比数比为 7.9914,95%CI为 3.4 310~ 18.6134 ;提示血清钙可能是肺癌发病的一个保护因素 ;而铜 /锌比值可能是个危险因素。结果还提示 ,以健康对照组铜 /锌比值 1.10为界值 ,对肺癌诊断阳性率为 68% ;并对肺癌的疗效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