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4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探讨干扰NBS1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NBS1特异性小干扰RNA(siNBS1)转染至肝癌细胞HepG2中,以空载脂质体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BS1基因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质粒后siNBS1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iNBS1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siNBS1(10 nmol/L、20 nmol/L、50 nmol/L)均能抑制HepG2细胞中的NBS1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P<0.05或P<0.01)。最高浓度siNBS1(50 nmol/L)能抑制NSB1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P<0.05)。CCK-8实验显示,转染不同浓度siNBS1的HepG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明显减弱(P<0.05或P<0.01),转染48 h后增殖率下降最为显著;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的比率在转染后明显升高(P<0.05或P<0.01),并随浓度增加而更为显著。结论:干扰NBS1基因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2.
23.
24.
目的 采用1岁儿童仿真模体计算胸部数字化摄影(DR)不同千伏条件下儿童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估算并比较不同千伏下有效剂量。方法 塑料管分装的热释光剂量计(TLD)布放入儿童模体预留的插孔,在60、 70、80和90 kV时,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下各曝光20次,然后回收TLD,回实验室测量。计算出不同千伏下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并分别估算出受照儿童模体全身有效剂量。结果 在60、70、80和90 kV时照射野范围内各组织、器官随千伏的增高吸收剂量逐渐降低。4个实验组中有效剂量分别为0.43、0.34、0.29和0.23 μSv。结论 儿童模体胸部摄影使用较高千伏可减少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25.
背景与目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偶联可使ICG在淋巴结显像中具有靶向性。探讨ICG-Rit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方法:入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9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00例次SLNB)。ICG与Rit质量比为93.75 μg∶375.00 μg。术前行ICG-Rit、联合示踪剂(亚甲蓝及核素示踪剂)乳房注射,联合法行SLNB,对检出淋巴结进行荧光显像检测,记录荧光显像淋巴结及灰度值,分析ICG-Rit淋巴结显像情况并评价对比联合法的一致性。观察患者过敏反应并检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ICG-Rit病例显像率为97.0%(97/100)。ICG-Rit显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均数为2.44,中位数为2;低于核素法检出SLN的均数(2.80)和中位数(3)。ICG-Rit对比联合法SLNB的准确率为97.0%(97/100),灵敏度为96.2%(25/26),假阴性率为3.8%(1/26),kappa值为0.973(P<0.001)。显像淋巴结灰度值最高254,显像淋巴结灰度值集中在220~254,<220者术中荧光不易察觉,缺乏连续性。入组患者术前未见过敏反应,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未增高。结论:ICG-Rit能够减少对非SLN(non-SLN,n-SLN)的显像。对比联合法,准确率和符合率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检测我院梅毒螺旋体(TP)的临床样本DNA基因型。方法:收集梅毒患者皮损棉拭子,提取其中的TP DNA。提取的D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证实为TP DNA;使用MLST法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55例DNA标本,发现9种MLST分型,1.1.8分型为42例,3.2.3分型为5例,1.1.1分型为2例,24.1.8分型为1例,25.1.8为1例,1.52.8为1例,1.53.8为1例,1.1.17为1例,25.3.1为1例。其中24.1.8,25.1.8,1.52.8,1.53.8,1.1.17,25.3.1为首次报道的分型。所有分型都存在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结论:我院患者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其中优势分型为1.1.8,各分型都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A基因(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A,HLA-DR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来源的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365例HCC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及365例非HCC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相关暴露因素资料,并采用TaqMan-MGB探针定量PCR法对rs3135395 G>T、rs3135338 T>C和rs2395178 G>C进行基因型检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SNP位点各基因型与HCC易感性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携带rs3135338 TC基因型和显性模型(TC+CC)的个体HCC易感性较TT基因型携带者显著降低(OR=0.47,95% CI=0.25~0.91,P=0.024;OR=0.53,95% CI=0.28~0.95,P=0.045)。与rs2395178 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C基因型和显性模型(GC+CC)携带者HCC易感性显著降低(OR=0.41,95% CI=0.29~0.57,P<0.001;OR=0.58,95% CI=0.41~0.81,P=0.002)。结论 HLA-DRA基因rs3135338 T>C和rs2395178 G>C与HCC易感性相关,可为揭示免疫相关基因遗传多态性对HCC发生的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82—2017)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标准进行追踪评价,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并补正标号,采用Excel办公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标准单位均知晓标准的发布。技术服务机构和生产厂家培训率为71.9%和85.7%,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分别为33.3%和43.5%。技术服务机构和生产厂家对标准内容熟悉率为71.7%、68.1%,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对标准内容熟悉率为18.5%、54.8%。调查对象均对标准X刀章节掌握不够。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标准检测方法可操作性、实用性一般。结论 使用人员对标准的协调性认可度较高,对标准的实用性和检测方法的可操作性认可度一般,宣传、培训力度有待提高,部分检测指标及方法需要实例及说明。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防止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选择山东省5所医院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156名为介入组,介入组根据工龄分为 ≤ 10、10~20、≥ 20年3个组,选择非放射工作人员134名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介入组及不同工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抗氧化功能和外周血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介入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染色体畸变率随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组SOD活性和GSH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D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SOD活性、GSH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和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随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血液指标产生影响,应加强介入放射的辐射防护工作,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对十二指肠憩室及主要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憩室患者69例影像学资料,多平面重组评价憩室发生部位、大小、憩室内表现,以及是否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炎症、胆囊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合并症。结果 69例患者共检出十二指肠憩室89个,单发54例,双发12例,多发3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61例,水平段4例,升段1例,降段与水平段多发憩室3例。主要合并症:憩室炎症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58例并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炎症9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8例;急性胰腺炎2例;单纯性胆总管扩张5例。结论 MSCT多平面重组能从不同方位对憩室本身进行评价,还可同时评价合并的胆胰疾病以及腹腔内其他病变,并初步判断是否与憩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