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7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1.
2001年11月27日,安徽某某深冷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氩气泄漏,导致4人窒息死亡,5人受伤的职业危害事件.笔者参与现场调查并通过GC-FID法预试、GC-ECD法测定再结合GC-MS法测定事故现场空气样品,同时以标准状况下正常空气组成比例,得出现场空气的N2、O2、Ar的组成比例,结果与事故现场情况十分吻合.为职业危害事件处理及时提供了法定证据,并对作为正常标准值样品分析相互关联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对氩气泄漏突发事件的样品检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合肥市某社区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2017年某社区已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65岁及以上的1 540名老年人的空巢情况及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 491份,其中空巢老人660名,空巢老人焦虑和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3. 18%、23. 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是否健在、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是否够用和是否参加锻炼的空巢老人,其焦虑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 188、8. 639、12. 902、8. 990,P <0. 05),父母是否健在、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是否够用、是否患有慢性病和是否参加锻炼的空巢老人,抑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164、10. 334、34. 235、6. 777、27. 640,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一方健在或父母双方均健在[OR=15. 141(焦虑)、3. 294(抑郁)]、月收入不够用[OR=3. 426(焦虑)、2. 820(抑郁)]和不锻炼[OR=5. 337(焦虑)、2. 963(抑郁)]是65岁以上空巢老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合肥某社区65岁以上空巢老年群体焦虑患病率较低,抑郁患病率较高,父母是否健在、月收入不够用和不锻炼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根据目前存在的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的吸烟、饮酒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其存在的规律和联系,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辖区、县随机抽取4 095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0.8%,饮酒率为26.4%,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比例为35.4%。现在吸烟者的吸烟频次、吸烟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饮酒者的饮酒频次、饮酒量、危险和有害饮酒发生率均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提高健康干预的效果,针对吸烟和饮酒行为的预防控制,应考虑干预对象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合肥市售白酒和饮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污染水平和迁移污染状况。方法依据《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和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优化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方法,对合肥市商场超市销售的22件白酒和15件饮料样品,进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结果 22件白酒样品和15件饮料样品均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检测的最大值分别为2.15~6 345.27μg/L和9.35~5 756.82μg/L,白酒样品中有2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超过300.00μg/L,超标率为9.09%;有5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含量超过1 500.00μg/L,超标率为22.73%。饮料样品中有4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超过300.00μg/L,超标率为26.67%,有7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含量超过1 500.00μg/L,超标率为46.67%。结论白酒和饮料受到了塑化剂污染,潜在的健康危害和风险还需要进一步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是目前危害人群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感染已经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而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学校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减少艾滋病危害,2012年3—5月合肥市庐阳区疾控中心在辖区25所大中专院校依次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巡讲活动。现将此次活动的主要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合肥市乙肝感染孕妇母婴阻断知识、信念、行为(KAP)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乙肝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在合肥市四个区随机抽取200名乙肝感染孕妇,回收有效问卷169份。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乙肝感染孕妇KAP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感染孕妇KAP得分总体较低,平均得分为(5.20±2.24)分,及格率为47.31%。分析显示影响乙肝感染孕妇KAP的因素包括学历、居住地、被感染时间等,大专以下学历、居住地在农村的孕妇、母亲不知道自己是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孕妇及被感染时间短的孕妇KAP得分较低。结论 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乙肝感染孕妇的特征,针对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乙肝感染孕妇KA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温中暑的发生情况,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Poission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结果 2014年合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160例,男性114例(71.25%),女性46例(28.75%),其中轻症中暑115例(71.88%),重症中暑45例(28.12%)。年龄16~86岁之间,平均(43.79±16.05)岁,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例占61.88%。中暑者主要为农民60例(37.50%)和工人77例(48.12%)。其中7月份中暑病例达116例(72.50%),为中暑高发期。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与日最小湿度、日均湿度、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均气压成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日均气温与高温中暑呈正相关,随着日均气温的升高,发生高温中暑的风险也增加。结论合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多为中老年男性,7月份为高发期,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疫情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方法: 通过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合肥市2009—2020年肺结核数据,筛选出肺结核患者42681例,利用GeoDa和Arcgis 10.8空间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在街道/乡镇水平上绘制空间分布地图,探索空间分布规律及肺结核发病冷热点地区。结果: 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共报告42681例,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57.96/10万(4195/7237966)下降到2020年31.04/10万(2908/9369881),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chi _{趋势}^{2}$=12.531,P<0.001);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09—2014年合肥市肺结核发病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值均>0,P值均<0.05);2015—2020年空间分布偏向随机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发病街道/乡镇主要集中在长丰县、肥东县;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庐阳区、包河区)。冷热点分析发现,热点区域有2个,分布在长丰县义井乡和肥西县严店乡。结论: 合肥市肺结核疫情存在一定的聚集性,后续应针对不同的县(区)街道/乡镇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加大高-高聚集区的街道和热点区域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合肥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追踪到位率低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省会城市网报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率。方法审核分析各区疾控中心“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追踪及到位情况“月报表资料。结果2006年合肥市各医疗机构共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1552例,主动到位981例(63.2%);追踪314例(55.0%),追踪到位90例(28.7%)。未追踪的主要原因是报告的外省市病人无联系电话或电话错误151例(58.8%)。追踪未到位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已在专科医院或其他综合医院排除57例(25.4%),其次是回当地治疗41例(18.3%)和住院治疗40例(17.9%)。结论要提高追踪到位率,关键是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是尽快建立省会城市与省内其他地市结防机构之间的信息联系平台,以及对排除的病人及时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