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王成  刘金伟  郑有卯  顾仕林 《浙江医学》2018,40(15):1733-1735,1738
目的探讨携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游离移植在手足部热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12例手足部热烧伤创面患者,烧伤深度为深Ⅱ~Ⅳ度,总烧伤面积为0.6%~1.5%全身体表面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外露或坏死,彻底清创后创面为6.0cm×5.0cm~18.0cm×9.0cm。应用携带阔筋膜、携带或不携带股外侧皮神经的游离ALTP修复,皮瓣面积为8.0cm×6.0cm~22.0cm×11.0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1例因局部血肿导致静脉危象,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成活。供区植皮全部一期成活。9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ALTP具有供皮量大、手术风险小、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可同时携带感觉神经及阔筋膜,ALTP游离移植是修复手足部热烧伤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21例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LELC中,发生于涎腺8例、胃5例、肺6例、乳腺1例、宫颈1例。HE染色显微镜下形态相似,在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中见散在分布低分化或未分化的癌细胞,呈巢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63、p40,间质反应性淋巴细胞表达CD8、CD20。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6/21)阳性。结论LELC是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大部分与EB病毒感染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松果体母细胞瘤(PB)的CT和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B患者5例,对其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PB位于松果体区,长径1.5~5.1 cm,2例CT表现为等密度,其中1例病灶内有明显点状钙化;3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水抑制呈等信号;增强后其中2例病灶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但瘤内见血管影;病灶有明显分叶,其中1例MRI表现病灶内有囊变.结论 PB肿瘤呈分叶状,MRI平扫瘤内可见血管流空现象,增强扫描可见血管强化,可作为与其他松果体区肿瘤的鉴别点,但最终仍需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52例复发一缓解型MS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2组均予MS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精神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S治疗过程中,应用Orem自理模式有利于减轻M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王文华  林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45-146,14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予以控制颅内压、降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局部微循环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连用两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MMP-9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MMP-9和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脑卒中灶大面积组MMP-9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组(t=2.24、2.41,P均<0.05)。同时观察组治疗1、2周后,脑卒中灶面积均较治疗前逐渐缩小(P均<0.05),治疗两周后痊愈2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9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6.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血浆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异常升高,其水平与脑卒中灶面积呈正相关,血浆MMP-9和TIMP-1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疗效随访的指标。通过调节MMP-9和TIMP-1水平,可为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统计围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的滞留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究分析。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对本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宫内节育器的滞留情况。随机各抽选200例使用宫内节育器和未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两类妇女的围绝经期腰部疼痛、月经情况及妇科炎症发生情况进行咨询和健康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无腰部疼痛者28例,占14.0%;对照组无腰部疼痛者61例,占30.5%,两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的月经量和妇科炎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的滞留与其腰部疼痛相关,但对月经量、妇科炎症发生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例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 mg/次,3次/d,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PCT和DAO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PCT和DAO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安全有效,可调节肠道菌群分布,能保护和改善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除风益损汤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d后前房纤维蛋白渗出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6个月后后囊浑浊的发生率。结果术后5d,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纤维蛋白渗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2.22,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8,P〈0.05)。结论除风益损汤应用于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具有较好疗效,对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具有明显减轻作用,能减少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在早期识别嗜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确诊嗜血细胞综合征为HPS组(30例),对照组为同期因发热住院非HPS患儿30例,健康组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比较3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3组IFN-γ与I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7、291.49,P<0.01)。HPS不同病程IFN-γ与I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91、4.14,P<0.05);3组CD4^+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0.36、10.23,P<0.01);HPS不同病程CD4^+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8、7.03,P<0.01);HPS与IFN-γ和IL-2水平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3、-0.66,P<0.01),而与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亦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4、-0.57,P<0.01)。结论外周血IFN-γ和IL-2水平联合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嗜血细胞综合征。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院前检查对缩短放疗科平均住院日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未实行院前检查的557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19年12月实行院前检查的612例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成立院前管理中心,对需要住院的放疗患者进行登记,协助患者在院前管理中心完成入院前的相关检验和检查并及时评估,符合放疗条件者,通知患者入院。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待放疗住院日和平均住院日,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待放疗住院日和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检查能明显缩短放疗科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